“谢过大哥,大哥所言甚是。”关羽当然不知道大哥刘备的感慨,却不妨碍他感知大哥的心意。
在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关羽才说恳请大哥见证和主持自己与杜月的婚事。刘备自然痛快地答应了,心中却暗搓搓准备把蔡邕拉下水。蔡邕可是当世最精通礼法的大儒,没有之一。
上回典韦和刘英的结婚仪式,蔡邕就颇多微词。实在是这时代嫁娶的仪式过于复杂,刘备搞不定。搞不定的情况下自然一切从简,把所有程序一刀切,就说是不是真心真意吧。
相对而言,纳妾比娶妻简单,真的是弄个仪式意思下就可以。尤其是杜月母女都在,大家在一起见证下,喝杯酒贺贺就差不多成了。
娶妻就没这么简单,从平民到王侯将相都各自有一套复杂而漫长的程序。具体如何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那怕蔡邕特为此给刘备上节婚娶礼仪课,刘备还是记不住。
刘备以为,结婚一事,在后世而言,在有爱情的基础上,花点钱也就这么回事。要不彼此有利益的需求而结合,形式并不重要。
在这汉代来讲,爱情就是奢侈品,一般是先结婚,再变成家人亲人。爱情是什么?爱情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长辈们的益利需求所代替。
绝太多数男女双方在结婚前连面都见过,彼此基本信息靠媒人传递。至于说最后郎才女貌,那是走运,走运的又有几个?
最多的还是女人沦为男人的附庸,美貌成为价码。从一直以来的男人三妻四妾,女人三从四德就可见一斑。嗯,这都是题外话,扯得有点远。
不管是典韦还是关羽的各自婚姻,都算是幸运幸福的。至少彼此结合在相识相知相爱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说只有刘备的治下,女人,尤其是美女们都很自由。
无论是公孙瓒之前送过来的外族女人,还是五万黄巾军中的女人,又或涿郡的女人,都有不少在楼桑村各个作坊干活。这在涿郡外是不可想像的。
一般来说,女人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女儿,真是养在深闺人不识啊!那里会像蔡琰和黄彩蝶,龚仙等几个小美女,就算不出门,刘备也常常带着四处乱逛。至于大美女张宁就是个疯丫头,不带歪刘备就不错了。特么还舞刀弄剑的。
最神奇的是各自家长执默许态度,连蔡邕这个最懂礼法的大儒都没有微词。以致刘备的四合院里女权压过男权。嗯,刘备乐在其中,美其名曰改革从人人平等开始。
“真好吃!”一直奋斗在美食中的关平,终于心满意足地拍着小肚子说。这一顿饭菜是关平有生以来觉得最好吃的,他甚至从不曾想过食物可以如此味美。
关平的话打断了刘备的走神,刘备抚了下关平的头说:“好吃吧,伯父说了带平儿吃好好的没错吧?好吃你就多吃点!”
“谢谢伯父大人,平儿吃饱啦!”关平十分懂礼貌地说。不过也太老气横秋了,少了点小孩子该有的味道。
“平儿乖,去母亲那儿吧!”关羽挥挥手,让关平去胡氏那里。几个女眷早吃好了,就安静地坐在那儿等着,也不说话也不催促。
“二弟,平儿真懂事。在平儿这个年龄正好习文练武,不知二弟如何打算?”刘备是打心眼里喜欢乖巧的孩子,何况关平算刘备集团第二代第一个孩子。
“关家男儿就该征战沙场为国效力!”关羽毫不犹豫地说:“读书识字也是必须的!”
“嗯!要不把平儿交给我吧!”刘备知道关羽想把儿子关平教育成一个文武双全的人。这也是每个父亲的心愿,望子成龙出人头地。
可是关羽这人,未必教得好儿子。关羽看上去就是个不怒自威的货,关平在他面前只会战战兢兢俯首听命,根本成不了才,或者会成为庸才而不能成为大才。
这与后世的应制填鸭式教育差不多一个理儿,出来的都是平常人才,惊才艳艳者少。孩子们所有的灵气都被磨灭压抑住了。
“大哥公务繁忙,不好因平儿而再添麻烦吧!”关羽也想关平由刘备调教。大哥刘备是什么样的存在,天才,奇才,诗人,还有卢植和蔡邕两个大儒的老师。这资源没得说。
“什么麻烦不麻烦,就这么定了!”刘备定下了基调,关羽自然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
其实关羽想岔了,刘备根本没准备自己亲自带关平。年后就试办学堂,读书识字在学堂正好。至于练武,就让总教头黄忠来,黄忠可比关羽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