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都市小说 > 疯狂设计狮 >第799章 历代主人

第799章 历代主人(2/2)

 推荐阅读:我真不是异世界学霸厉总的团宠小妖精无人能敌全能大佬来了阆苑传穿上红舞鞋大唐帝师娶个老婆是大佬千歌醉神灵武装系统离婚的女人2019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

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

清朝时期,李自成军攻陷京都,明朝灭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军在山海关击败。

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

随后,清军进入京都,紫禁城被清军接管。

接着,清世祖顺治帝迁都京都。

然后,顺治帝在太和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清王朝正式定都京都。

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康熙年代,天下逐渐太平,于是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才基本完工。

清朝入关之后,依照明朝的旧例,顺治帝和康熙帝都将乾清宫作为居住和处理朝政的主要场地。

雍正帝即位之后,开始移居养心殿。

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

起初,它并不是皇帝的寝宫。清康熙时期,内务府在此设置专为皇室造办宫廷活计的诸多作坊,称“养心殿造办处”。

康熙皇帝去世后,即位的雍正皇帝并没有搬到乃父的寝宫乾清宫去住,而是将西侧遵义门内暂时用作为父守孝之“苫次”的养心殿辟为皇帝寝宫。

从此,养心殿开始成为皇帝居住和清朝朝政的主要处理地点,此后军机处设立之后办公地点也在养心殿附近。

乾隆帝即位之后,对养心殿殿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制。

从雍正帝之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位皇帝都在此居住。

一直到宣统帝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

咸丰帝在位时期,也曾把长春宫与前面的启祥宫(即现在的太极殿)打通,连为一体,咸丰去世后,慈禧也曾在这里居住,一人独享两宫。

西六宫到了晚清的时候,慈禧开始改造某些宫殿。

因此,西六宫中有四个宫都留下了慈禧的足迹。

咸丰帝死后,慈安和慈禧早期垂帘听政时,都曾居住在长春宫。

同治十年,慈安从长春宫搬回钟粹宫居住,长春宫便成为慈禧太后一人独享的宫院。

太极殿原来也只是二进院落,咸丰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

到了民国时期,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

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王公世爵仍其旧”等条款。

所以依据《清室优待条件》部分条款,加之袁世凯感念旧主恩德,积极扶持,溥仪退位后,帝制虽然被废除,但皇帝溥仪以及原来的皇室大臣等却仍然安然无恙地居住在皇宫里。

在皇宫紫禁城内生活期间,溥仪仍旧发布“上谕”,仍用宣统年号纪年,遗老遗少仍行跪拜大礼。

宫内依然还保有内务府、宗人府和慎刑司等机构,故臣赠谥,不改衣冠,触犯王法者由慎刑司处治。遂使当时的紫禁城俨然成为“国中之国”。

1917年,徐州军阀张勋拥立清逊帝溥仪复辟。

为了让张勋投降,段祺瑞发动了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其中包括命令京都南苑航空学校的师生加入战斗,用飞机轰炸紫禁城。

在紫禁城内投下三枚小炸弹,以示警告。

飞机距紫禁城的高度只有300米,超低空飞行。

炸到了紫禁城东六宫当中的延禧宫,使当时的建筑轻度损坏。这被认为是东亚第一次空袭轰炸。

1924年,冯玉祥发动“京都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

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

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

这个名字也是我们目前大部分的叫法。

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宫建筑日渐破败,有多处宫殿群倒塌,垃圾成山。

这就是国家不强大,自己家都难以打扫干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1933年,故宫博物院为保护其文物安全,不至遭战火毁灭或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决定采取文物避敌南迁之策,并在南都建立文物库房,成立故宫博物院南都分院。

先后检选出文物、图书、档案等成千上万箱,分五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都。

新中国成立后,对故宫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同时整理出大量的文物。

这种修复和修缮整理工作,断断续续一直到今天,最近一两年特别火的综艺节目,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是这样的背景题材节目。

八十年代末,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辟为“故宫博物院”。

新世纪以来,故宫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观众600—800万人次。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的人数有增无减,可见人们对紫禁城的兴趣长盛不衰。

每当国人在此游历,都能感受到几百年来当权者曾经的辉煌落寞,以及对现代的这个时代珍惜。

故宫在几百年的时间里面经历了大火、劫掠、空袭,一次次的毁灭,随后一次次的重生。

仿佛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经受了多灾多难,但始终是有着顽强的生命,一次次修复自我,逐渐强大起来,每一次的崛起都是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高端,引领世界潮流。

朱棣、乾隆、当代这三个制高点的位置即将到来。

每一代的主人都是以占据这里作为政治象征意义。

现如今作为普通人可以参观的地方,也算是真正属于人民了。

故宫也是不知不觉中已经是成为了我国文化和历史的见证者,仿佛就是活着见证历史的玉玺一般,举足轻重的地位,摆在这里,在现在这个时代散发着新的光芒。

民族自我的文化认同,以及国力提升,让故宫在这个时候,散发着新的魅力,以前取悦于帝王,如今却是成为了人民的狂欢。

如果历代主人真的是有所感知,也算是得以瞑目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