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位于荆门西南五里处,方圆不足十里,山势平缓,是座从外形上看毫不起眼的山,然此山颇有来头,二千多年前的道家创始人老莱子就隐居在象山,四百多年前心学开山鼻祖陆九渊也在此讲学,号象山先生。
崇祯十一年五月初五日,象山之上林木葱郁,阳光明媚,曹印顶冠束带,意气风发,带着方青、罗空、王善、华钰、唐海等人登临象山。一行人先来到陆夫子祠,但见柳松掩映,古雅不群。众人拜了这位象山先生,罗空道:“象山先生的学问令人敬佩,可叹他弟子满天下,祠堂却连一副像样的楹联也没有!”王善道:“象山先生乃儒家圣贤,今方教授在此,何不题一联以补此憾!”曹印大喜:“是了,请方教授赐联。”
说罢,早有随从摆好纸墨笔砚,方青推脱不过,只得提笔书了一联:
试论大丈夫,往来英雄莫不仁者为尊
寄语真君子,古今豪杰皆是义士当先
众人见了大为赞叹,曹印道:“上下联分别嵌有‘论语’、‘仁义’四字,妙哉!”
大家继续前行,来到福安寺前,寺内主持听闻是当今活佛罗空来了,遂请赐联,罗空提笔,见大殿里供着一尊观音菩萨神像,遂写道:
观自在,自观哉,自观才见五蕴空
舍利子,利舍之,利舍方能无挂碍
大家无不赞赏,主持更是大喜过望,收了宝墨,谢了活佛。大家又踏步行至老莱子山庄前,曹印道:“老莱子乃道家先祖,此处该由王道长题联了。”王善见方青、罗空都题了,也就不推迟,执笔沉吟,书道:
大道无本,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吾法有根,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
曹印喜道:“道法玄之又玄,此联可传千古。”众人来到山顶的圣贤堂前,罗空道:“曹大人,江湖上早有传闻,说你在泰和衙门外题有一联:法为帝王令,持之可安天下;律是百姓神,求之必得甘霖。今日象山聚会非同寻常,曹大人何不也作一联以作纪念。”曹印想,今日聚会,干系着我大明天下安危,大师的提议有理,遂提笔在门上题道:
天下乱象,非律不能正
人间疾苦,惟法方可医
众皆称善,王善道:“我大明百姓之疾苦,全靠曹大人了。”方青道:“这圣贤堂有两门,正门上有了楹联,偏门上没有,终不完美。”罗空道:“今你我四人门下各有弟子,何不在众弟子中请一人来作联?”大家都说好,先请四荆,四荆谦逊推脱,再请三魔,阿拉太大笑道:“我们都是粗人,子都不识,哪会写对联!”又请“六鬼”,柳甲六人摇头摆手。
不得已,曹印只得将目光投向唐海,递笔过来道:“我知你素有志向,只因误入歧途,坠落为天下第一寇盗跖,今既已归正,何不做一联,以表悔过自新之意?”
唐海推辞道:“唐海乃大罪之人,岂敢班门弄斧。”
罗空、方青都请唐海作联,唐海只是推辞,坚决不肯,王善道:“唐海既然不愿作联,我看,莫如先议事,待日后天下大治,国富民安之时,我们众人再来象山相聚,那时补上此联,岂不美哉!”众人听了都说好,于是入了圣贤堂,分宾主落座。
曹印一看,在座人数一共二十有七,个个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心中大喜,朗声道:“今日邀请众位聚于此地,为的是富国、安民、公义、天下大同。如今瀛寰大乱,盗贼蜂起,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皇上心忧万民之苦,有意行法图强,不日将传旨宣曹印进京主持法事。然曹印不才,天生愚钝,缺智少计,唯恐误了天下苍生,负了皇恩浩荡,诸位心怀天下,胸藏良策,曹某斗胆邀请众贤聚于象山之巅,畅谈治国之道,富民之策,求公之法,今日,望诸位休得吝啬满腔才华,务要畅所欲言,以教曹印。”
唐海放眼望去,见曹印右侧落座的白衣人长脸高鼻,皮肤白净,曹印方才开言,那人就铺开流沙纸,手执狼毛笔,端坐不动,嘴露浅笑,倾耳细听。唐海暗想:此人既然执笔做记,应为荆门府衙书吏,可为何又似曾相识呢?唐海仔细思索,苦苦搜寻,却一时想不起来。
唐海正在疑惑,忽闻罗空开言道:“善哉,善哉!当今之世,人情淡漠,多欺多诈,杀伐劫掠,无时不有,老衲以为,皆因贪、嗔、痴三毒所致。天下苍生,凡中此三毒者,为天子,则不惜民苦,肆意挥霍;为官吏,则贪得无厌,残害贫弱;为黔首,则无情无义,唯利是图;为盗贼,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故而,如要实现大人所言富国、安民、公义、天下大同,必须先教人以戒贪、去嗔、灭痴,三毒即去,天子爱民,官吏慈悲,百姓忠诚,盗亦自羞,何愁天下不安?”
方青对罗空之言甚为赞同,连连点头,罗空话音刚落,方青道:“以方青度之,欲要天下大同,非得让百姓安定不可,百姓何以安定?丰衣、足食而已。因而天子不可与民争利,朝廷不可取民过甚。想我中国,地大物博,万国来朝,本可以饱食暖衣,可却偏偏缺衣少食,何也?皆因为官者不仁,收敛天下之财,不予百姓分毫。圣贤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好色,求之以礼;君子恋权,行之以仁。为官者奉行君子之道,坚持仁、义、礼、智、信,纵然对财、色、权有所求,也都在‘道’、‘礼’、‘仁’、‘义’范围之内,必然不至于令百姓囊空如洗。为民者奉行君子之道,虽贫而不争,虽困而不失信,虽富而不傲,虽贵而不欺。苟能如此,何来的天下大乱?”
曹印大喜,道:“方教授真高见也。”继而将目光投向王善,眼神充满殷切之色,问道:“道长有何妙论?”
王善道:“贫道以为,天道好生恶杀,欲求天下大同,务要遵循天理,远离刀兵。当今之世,杀伐成风,生灵涂炭,民多夭折,违背天道,岂可长久?故对于饥民之反,天子当体民之苦,不可滥动刀兵,朝廷务要赈灾放粮,休赖兵戈剑阵。天子如能体天道,循天理,顺民情,世上哪有饥民,天下何来战乱?曹大人既然有意变法,王善请求曹大人体恤百姓之苦,惦记万民之艰,多立惠民之法,勿制残酷之刑,如此,则国家幸矣!百姓福矣!天下安矣!”
曹印大喜:“三位贤才所言极是,十余年来,曹印常思天下大事,度寰宇不安,因由颇多:在上,为官者贪婪无度,不爱民,不奉法,忘了圣贤之训,少了仁爱之心。在下,为民者逐利忘义,不守律,不尊上,忘了良民本分,少了廉耻之心。然千因万因,总归起来只有一因:法之不信。法即信也,故,欲安定天下,当务之急,应该推行新政,以保法之必行:在上,当强调一个‘严’字,朝廷当申明律令,严肃法度,从严整治官吏,违律令者严加查处,万不可姑息。在下,当推行一个‘仁’字,百姓疾苦,皆因官起,赤贫之家,当免赋税,百姓小过,不可重罚,乱贼反叛,能改者网开一面。”
方青、罗空、王善听了曹印之言大喜,均道:“如果若此,则国家之幸,万民之幸。”
王善又问道:“不知曹大人是否已有新政腹稿?”
曹印起而兀立,神采奕奕,颇有自信,道:“诸位,曹印暂有三法:一曰奖贤法。凡遇灾荒年月,对于本分不随贼者,官府每年,或赠数月口粮,或免一年赋税,如此,贫贱之民能以守法而得生存,何人还去反叛朝廷?二曰揭恶法。百姓都有权举报他人的不法之举,因举报而破案者,予以重奖,倘若有不法之徒贩卖私盐,或官吏贪污银两,取一半之利分予举报者,赤贫之人必定拭亮双眼督察父母官,岂不胜过千百监察御史?三曰乡民公议法。若有犯人,不服官府裁断,可允许自出银两,召集乡邻公议之,公议之果若与判决异,官府须将判决与公议结果同时上报刑部复核之,此举可防地方官徇私,确保民意上达天听。”
方青、罗空、王善闻言,均交口称赞,方青笑道:“此三法上可保官吏大公无私,下可使百姓遵纪守法,甚好,甚好。”罗空喜道:“如此,官吏敢公不敢私,百姓逐仁不逐利,善哉,善哉。”王善赞道:“曹大人三律,导人向善,压制邪恶,良法,良法。”
曹印听了夸赞,心中喜悦,信心满满,忽见唐海双眼微闭,嘴角轻笑,似有不肖之意,于是收起笑容问道:“唐海兄弟有何高见,不妨说来,也好让曹印受教。”
众人见问,所有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唐海。
唐海本不欲说话,但见曹印发问,苟若不语颇失礼节,不得已开口道:“唐海等乃乡野之人,不敢言高堂之事。”
曹印笑道:“唐海兄弟不可过谦,我知你是有志之士,非同凡人,今日我等象山论道,当畅所欲言,岂能让皓月隐入乌云之中,令红日落入西山之下?”
唐海见曹印如此坦诚,乃道:“曹大人谬赞,唐海惶恐,既如此,请恕唐海不敬。”
曹印喜道:“但讲无妨。”
唐海鞠躬行礼,徐言道:“唐海以为,天下或治或乱,在人不在法。庙堂之人行善,无法亦治,庙堂之人为恶,有法亦乱。如今大明朝堂,人已恶甚,纵有良法亦是枉然,要治天下乱象,只能灭了朝堂上的恶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曹印脸色一沉,正色道:“非也。曹印以为,天下或治或乱,在法不在人。法行,天下治,法废,天下乱。如今朝廷虽有奸佞,但只要行法,必然转乱为治,要救天下,唯有行法,除此之外别无捷径。”
曹印与唐海二人观念各异,引得众人议论纷纷。
枭龙对段七道:“曹大人与唐大哥所见恰恰相反。”阿拉太对世安道:“我看唐大哥说的对。”柳甲对章船道:“四荆行法,庐州大治,看来曹大人所言不无道理。”方青、罗空、王善相互看看,亦在私议。
唐海待众人私议完毕,又道:“圣人言:‘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佛云:‘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一切皆有因缘。’道家亦讲‘善恶为因,苦乐为果。’当今之世,北方狼烟四起,战乱纷纷,南方风起云涌,暗流蠢蠢,如此种种乱象,自有其根源。以唐海度之,天下之事,以上为重,上清下廉,上公下正,上慈下仁,反之,上浊下乱,上私下贪,上恶下毒。如今天下大乱,皆因百姓苦不堪言,求生不能,不得已而反之。而百姓窘况至此,皆由朝廷苛捐杂税,横征暴敛所致。朝廷之所以如此,皆因天子无道,御下无方所致。一言以蔽之,天子无道,必然奸佞横行;奸佞既出,必然法道不行;法既不行,必然贪污无度;贪腐滋长,必然戕害百姓;百姓求告无门,必然揭竿而起。由此观之,天下万民痛苦,皆由天子而起,苟若天子无道,纵有善法千部,良律万卷又有何益?”
唐海将矛头直指当今天子,慷慨激昂,语惊四座,众皆大惊。
曹印和四荆脸色阴沉,怒意浮于眉宇之间。
阿拉太猛拍桌子,喝道:“一语中的,佩服!”柳甲道:“唐大哥英名威震江湖,今日一见果然不凡。”斯仁、叶阳、章船等人大声喝彩起来,枭龙、狼霸、王风、王雨等随声附和,个个指责天子和朝廷的不是。唐海见秩序已有乱象,急朝众人双手一摆,圣贤堂内方又恢复了平静。
唐海又补充了一句:“因此,唐海以为,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天下正邪,在人不在法。”
曹印、方青、罗空、王善四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曹印神色凝重,沉默了一会后目视段七、唐喜、山勇、林源、金子、秋光、世安、鲁奇等人道:“其他人皆是此意?”
一人站起来道:“不错,我们都是此意。唐大哥说得对,善法良律有何用处?不仅无用,反而害人,诸位难道不见那些官老爷和衙役捕快们,手捧律法到处残害百姓,敲诈勒索,收敛民财,此一点,唐喜最明白了。”大家一看,说话者正是鲁奇。
唐喜懒洋洋地笑了笑道:“鲁奇,你是在和我清算旧账吗?”
唐喜的话引来一阵大笑,曹印、罗空、方青、王善不明原委,方青笑道:“各位有所不知,唐喜原是罗山县捕头,鲁奇是罗山惯偷,二人常有交往!可算是老朋友了。”罗空、王善听了之后也都呵呵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