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已过,赵楷也准备启程回到西北。
临走的前一天,正月十五,赵佶再次下了两道圣旨。
改封赵楷为秦王,加封天下兵马大元帅,有开府治事之权,总揽西北六路军政。
礼部侍郎张叔夜以徽猷阁待制身份改任鄜延路安抚使。
张叔夜之前在西北做过西安草场监司,管理过马匹,对西北也有一定的了解,赵楷向赵佶推荐的时候赵佶略作思索便同意了,于是品级保持不变还是从四品,挂着高品身份转任地方为职,比刘法、种师道这些五品的安抚使级别高。
而这第一道圣旨却惊掉了一堆人的下巴,宋朝以来还从未有过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一官职,更遑论有开府治事之权,这可是比开府仪同三司的散官阶位强的多,意味着赵楷可以随意征召幕僚,长史、参军等职务。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一大堆折子摆在了赵佶的案头,纷纷请求赵佶收回成命,大宋开国以来没有这样的先例,这几乎就是给赵楷封了一个诸侯王。
赵佶的说法也很简单,童贯一个太监带兵打仗做到太尉、国公一职也没有先例,皆自朕始。既然没有这个先例,那就从朕这里开始吧。
就在赵佶与大臣们的口水、笔墨大战中,赵楷于正月十六日一早与张叔夜一同踏上了归程。
而早他们数日,刘法便已经先行动身。赵楷最终还是没有向赵佶说明刘法的身体问题,他不想这员大将就此陨落,已经想好了对他的安排。
这次回京,彻底解决了赵楷心头之患,将童贯踢出了西北,又将陈东、张叔夜等人拐回西北,彻底接管西北事务,可谓是收获不小。
至于朝中,虽然六贼还在,但余深、郑居中、聂昌以及即将到任的宗泽这些正直之士也能和他们掰掰手腕。
若是给其三年时间,赵楷有信心能打造出一个不一样的甘陕,一举扭转正在不断下颓的大宋国势。
就在赵楷离开开封的第二天,一个穿着胡衣的人,赶着一群骏马进了东京,进了鸿胪寺。
此人很快得到了赵佶的接见,命他将马匹牵到延福宫一观。
呼延庆在风景秀丽的延福宫没有等多时,便看到赵佶穿着一身玄袍在众多宫女太监们的簇拥下驾临。
“臣呼延庆参见陛下!”呼延庆高呼一声,行了个大礼。
“卿家免礼。”
说起来,赵佶还忘了在北面的金国中还有着一群大宋使节,看着呼延庆脸上的冻疮,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卿家此番辛苦了!那些金人可曾为难于你?”
“托陛下洪福,臣今日还能回到这东京城中!”
“当臣在金国得知陛下取消了与金人的同盟之事,便以为再也回不来了。但好在阿骨打召见了臣问及原因,臣与他说是因为他们金人违约在先与辽人议和,得到了阿骨打的谅解,并派我携百匹骏马前来以示议和的诚意。”
呼延庆这数月来也十分之不易,走海路遇到风浪,险些翻船,马也死了数十匹,在登州歇了半个月才将精神养好,这才以至于过了年关才回到东京。
“不错!这马不错!”
赵佶也喜欢骑马,上前拍着马背,感受到一股非凡耐力。
自古产马之良地有西域、河套、雁门、辽东四地,奈何宋朝先天不足,开国便没有其中三个,只有河套在手中,但随即灵夏五州的党项人割地自立,宋朝再度失去了河套这一产马良地,以至于宋朝骑兵再也没有稳定的良马来源。
其实在这之前,宋朝也有一支战力极其强悍的骑兵部队——静塞军,马匹是清一色的良驹,一人五马,从军士到战马全部披重甲,兵器除了弓箭外,全部配钩连长枪,总人数三千人。在多次对辽战斗中击败契丹精锐骑兵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