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地方的官员接到太子的回信后,丝毫不敢懈怠,立马将太子钦点的五位人才派至顾山。十二月初五中午,第一位来自永嘉城的才子到达,太子亲自下山迎接。来者都知道太子的身份,就简行了一番礼,便与太子谈起文章正事。
来人名叫章阅儒,一身灰布衣衫,黑色夹白的美髯长及胸间,他比太子大了整整二十岁,额头的皱纹显示了他的饱经风霜。过后的三天内五位才子陆续到达,太子非常满意,他们的人品亦如他们的文品,沉稳而谦和。
“太子。”这天午后,太子正在文苑阁翻阅各类书籍,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来人正是五位才子之一的徐远陵,唯一一位比太子小的人。
徐远陵与太子身高相当,面如冠玉,两道粗浅的眉毛,淡淡的嘴唇弯弯地上扬着,他为人爽快张扬,不似太子的内敛温和。他弯着身子行了君臣之礼,太子放下手中的书,赶忙将他扶起:“不必拘礼。”
徐远陵站直身子,带着心事似的说道:“其实太子,您知道,是我姐夫……”
“我知道。”太子打断他的话,微笑地看着他,“那封信的落款处清清楚楚地盖着我七弟的印章,我怎么能不认得。”
徐远陵有些慌张,脸上通红,双手不知如何安放,他说不出半句话来。
太子倒是气定神闲,笑道:“与你几日相处,我想说的是我的七弟很有眼光,他没有举错人。”
“小人不才,怕辜负太子厚爱。”徐远陵低头,不敢正视太子。
“不,你很有才华。”太子极为肯定。转而看到徐远陵似乎很紧张,不再勉强他,便扯了其他的话题,“你刚从湘东过来,你姐姐姐夫可好?”
“回太子,都好。”远陵还是很拘谨。
太子笑着走出门去,伸了伸胳膊说道:“那我们出去走走吧,这几天累得很。我们边走边聊,记住别叫我太子了。”徐远陵听到太子这般一说,便跟在太子后面一起下了山去,他早就听姐夫七王爷萧绎说顾山风光秀丽,山清水秀,是个不可多得的佳处。
一路上都会碰到虔诚的香客,太子孩子般顽皮地对徐远陵说:“我带你去吃一样东西,吃了你就知道,保证比你以前吃的东西都好吃。”说完神秘地一笑,完全没有在臣子面前应有的严肃和庄重。
徐远陵知道太子是个不拘小节的真诚君子,更不会故意端架子,他平静地看着太子,终于放下心中仅有的芥蒂,笑道:“那我一定要好好尝尝。”太子看到他不再拘束,也笑着点点头,和他一路走一路说起一些家常话。
两人一直走着,路边衰草连天,树多枯黄,水边的菖蒲、芦苇尚凝着一层秋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太子心中碎碎小念。
太子是要带徐远陵去集水镇品尝吴记糕铺的梅花糕,虽说那比不得宫中的山珍海味,但在太子心里却是视其为难得的佳肴。想起上次见到的郑苹姑娘,太子嘴边不禁泛起微笑,在他的心里,他早已把郑苹当做自己可爱的小妹妹,她的一颦一笑都那么得无邪与天真,完全不像在宫中见过的任何女孩。
想到这,太子又不免想起了郑如,那个让他根本放不下的女子,匆匆只见了三面,却再也无法忘记,也许,只有她懂他,而有什么比懂得更让人欢喜呢?
“公子,我们这是去哪?”徐远陵问道。
太子回过神来,依然神秘地一笑:“到了你就知道了。”
“哎,萧公子。”后面忽然传来一声熟悉的呼喊。太子听出来了,是郑苹,他欣喜地转头,立在原地等她过来,他想起后两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禁哑然失笑。郑苹穿着一身浅粉色的散绣茉莉花长裙,像小兔子一样飞快地跑了过来。“又在这遇见你了。”郑苹边走边大声说道。
这次郑苹不是一个人出来的,在她的身旁还有一个看上去和她差不多年纪的女孩,绾着圆髻,白白净净。那个女孩在陌生人面前显然矜持了许多,曳着湖色的散花百蝶丁香裙,细步款款走过来,带着百合花的香气,微红的脸上始终带着友好的微笑。
“是啊,又见着你了,可真有缘份。”太子也不像头一次见着郑苹那样生疏了,而是真正像对自己的妹妹那样和她说话。太子很大方地看着郑苹,脸上像盛夏的向日葵,充满阳光。此时的他不是太子,而是寻常百姓家普通的男子,妹妹的哥哥。
“可不是嘛,而且还是在集水镇上。”郑苹也很开心,虽说她与太子只见过一次,却完全没有在陌生人面前的感觉。
“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的朋友,徐远陵。”太子单手指着远陵对郑苹说道。
郑苹略微收敛了微笑,对着远陵简单行了礼:“徐公子好,我叫王郑苹。”转身又看着身旁的女孩对太子和远陵道:“这是我二姐郑语。”唤作郑语的女孩见提到自己,也上前福了福,她看上去沉稳了许多。
太子第一次见着郑苹的姐姐郑语,有些陌生。他看着郑苹道:“远陵第一次来顾山,我带他去尝尝梅花糕,虽说不是山珍海味,却是难得尝到的佳品。”
郑苹笑道:“好呀,那一起去就是,吴伯伯那里我熟着呢。”
倒是郑语心细,她莞尔笑道:“梅花糕在乡野小镇里倒是常见的,二位公子定不是本地人了。”她见太子与远陵的谈吐不像平常人家的男子,但也不敢妄加猜测。
太子微微颔首,但没有多言。郑苹心急,拉过郑语的手就对太子道:“走吧,我们现在就过去,边走边说也好。”
郑语拉了拉郑苹的衣角,低声道:“我们得赶紧买了东西回去,爹娘等着呢。”
郑苹没有理会郑语的话,只对郑语说:“不急的,现在还早呢。”
吴记糕铺那份特有的香味在老远就能闻到了。四周一片吆喝叫卖声,临近年关,小小的街道也热闹了起来。
郑苹第一个走到了糕铺的门口,她抬头看着吴记糕铺的招牌,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太子说话:“我们就是在这里遇到的。”嘴边露出甜甜的笑容。
远陵倒还真没有吃过几次梅花糕,他一面跨进门槛,一面看着蒸笼里弥漫的雾气,嗅了嗅香味赞叹道:“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