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卷土重来
“那你可以死了。是自己动手,还是楚某代劳,送你上路。楚某杀人,从不问理由,名声嘛,更是可有可无,只图一快。孔北海,怎么样?你选哪个?楚某给你半盏茶的时间。”
“听着,孔北海,楚某并非为你,而是为了子义。”
楚苏说得诚恳,听得太史慈一阵感动。
不管如何,孔融的命,太史慈是救下了,要是孔融自个寻死,那就怨不得太史慈了。
太史慈护得了孔融一时,但救不了孔融一世。
孔融一听,沉吟了一会儿,死肯定是不想死的,年纪大又怎么了?凭自家名声实力吃饭,并不欠楚苏的。
自行了断,孔融第一时间略过,倒是认真思考楚苏提及的三人。
曹操、袁绍和张邈。
孔融左右比较,很快就有了决定,然而文人说话做事,只喜欢藏着掖着,玩兜圈子,只见孔融横眉竖眼,故作不满,说道:
“什么?曹孟德乃宦官之后,他有何资格得本相的亲临教诲?至于袁本初虽为四世三公袁氏之人,却并非嫡长子,身份低微,本相若到冀州,光他袁本初,岂能周全礼数?”
“兖州?张孟卓还行,身为八厨之一,又是兖州刺史,不过此人素来自恃甚高,本相到了张孟卓那儿,一山不容两虎,难免起争端,再说了兖州多山,路途坎坷,不可,不可。”
孔融说着说着,一脸穷酸样,摇摇头,好像除了北海国,哪儿都不满意。
挑三拣四的孔融,彻底令楚苏不耐烦了,虎着脸,喝问道:
“哼!孔文举,你到底选哪一条路?你不选,那楚某帮你选好了,你死吧,一了百了,也就没有烦恼了。”
楚苏说完,将地上的佩剑朝孔融脚下一踢,吓得孔融老脸一慌,面色铁青。
孔融不敢犹豫了,赶紧痛定思痛,急道:
“急什么。本相想好了,就去曹孟德那儿。不过,本相并非投奔曹孟德,以曹孟德的身份,他不配。本相乃是借道豫州,再前往徐州,徐州陶恭祖亦是有学之士,誓必懂我。”
徐州刺史陶谦,名气没有孔融大,最主要的是年纪大,为人却软弱。
孔融真到了徐州,座上宾是肯定的,搞不好还能从陶谦手中接过徐州。
失了北海国,换来徐州,未尝不可。
这叫祸福相倚。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兮!
楚苏一听,哑然失笑,这孔融想得挺好,足够天真,真以为天下英雄都得围着孔融转么?
不过,楚苏懒得多说,只瞅向廖化,说道:
“元俭,取一匹良马,送孔文举出城!南下,至少得出了青州地界为准。往后不得其踏入青州一步,否则唯你是问。”
在楚苏眼里,孔融是大儒,这话没错,但孔融更像是瘟神,只要孔融在哪,浮夸、务虚之风,就吹到哪。
“喏!”
“孔北海,跟本将走吧。迟则生变,你若磨磨噌噌的,莫说惹先生生气,恼了本将,照样给你一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到时路边将你随手一埋,谁知是本将干的好事?”
廖化不喜欢跟文人接触,尤其是孔融这样的,一身腐朽气息,闻之生厌。
孔融看廖化不似说笑,顿时头皮发麻,将浑浊的两眼望向太史慈,可惜太史慈只是皱着眉头,微叹了一口气,一言不发。
孔融瞬间学乖了。
不吵不闹。
跟在廖化身后,一身狼狈地走出郡守府。
当孔融踏出门槛时,这天下间,再也没有孔北海这一个名号。
北海国,换人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