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虎豹骑
此时,天气已不算寒冷,但司马懿仍穿着一身厚厚的棉袄衣,一双鹰顾的浊眼望向曹操身边的荀彧。
荀彧是士子之首,且人嘛,言多必失,这道理谁都懂。
司马懿自是不会抢着出风头,等着荀彧开口。
荀彧环视一遍,发现在曹操手底下混,太难了,不说各谋士勾心斗角,连曹操都多疑,以荀彧的性格,若不是不愿随意背主,早就卷包袱跑路了。
荀彧年少时,与郭嘉、戏志才结交,如今主动转去管理内政,谁知司马懿和程昱又将荀彧给扯了进去。
不过,荀彧好歹是谋士,这点见识,荀彧还是有的,只见荀彧整了整衣袖,正经地说道:
“明公,仲德之言,乃老成谋算之计,常言道:人不可在同一个坑里掉两次。我军上回已在下邳郡城遇袭,如走下邳郡城,恐怕敌军也易于依法炮制,实是不妥。属下提议,走荆州南阳试试。”
主要是刘表太低调了。
刘表已不是当年年轻时的刘表,刘表少年成名,当初天子一纸诏书,刘表就敢单人匹马,前往荆州,凭一人之力,拉拢当地大族豪强,坐稳了荆州一把手的位置。
这些年来,刘表从荆州刺史,混成荆州州牧。
也许是年纪大了,或者是管理内政力不从心,刘表现在两耳不听墙外音,一心只搞洞房事,纳了当地大族蔡氏的嫡长子蔡夫人,听说已是足不出门了。
曹操闻言,心中已有了决断,却是将目光望向司马懿。
司马懿出身名门,曹操对这些大族,真是又爱又恨,曹氏和夏侯氏除外。
重用嘛,曹操怕司马懿等人身怀异心,不用,更惨,光凭那些寒门的半吊子投靠,曹操这基业都快要打没了。
“仲达,你也说说。”
事出反常必有妖!
曹操出言敲打一下司马懿,正经人在这等时节,谁穿成像司马懿这般呀,分明是想示弱、藏拙。
司马懿一听,假装身子一抖,面色为难,甚至有些恐惧,颤颤巍巍地说道:
“明公,仲德、文若之才,尚在懿百倍之上,他俩皆言走荆州南阳,岂能有错?属下亦提议走荆州南阳,不过属下曾去过荆州看望族叔水镜先生,到过南阳,想从南阳转而北上徐州,仅有一路。”
“其中有一小城,名唤新野,此地经反贼作乱之后,已是空城,新野虽小,却极其适合屯兵,明公可取之,派一员大将领兵驻守在新野,以防后路被断。”
司马懿不驳了程昱、荀彧的面子,但又得彰显自己的才能,于是替曹操完善了一下进军方案,还顺带秀了司马氏一波。
其实,兵不厌诈,在司马懿看来,走哪一条路并不重要,重要是遇上敌军,曹操怎么应对?
就凭程昱那点能力,呵呵,被耍得团团转,估计程昱都没能反应过大。
但司马懿不敢冒头,毕竟这年头,讲究资历呀。
荀彧因为出身的问题,又和刘备那边的军师郭嘉等人勾肩搭背,曹操不敢重用,只得视才转去搞内政,然而程昱不同,程昱主动上门投奔曹操,又是家道中落的寒门。
倘若程昱不说,退出第一谋主的位置,曹操这边几乎没人动摇得了程昱的地位。
曹操一听荀彧和司马懿的话,隐隐有些不爽,主公与明公虽一字之差,内中含义却大不相同。
主公,是认主了,可以性命相付,一心为其效力,而明公,则有那种隐喻:
“我当你是雄主,劝你善良,好好听话,择言从之谓为开明。”
不过,曹操身为奸雄,同样是雄主,这点胸襟是有的,将脑海中的杂念祛除,咧嘴一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