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们一听,不起眼的稻子,被她做成精美糕点,还要进城去卖,高兴地不得了,“咱这怕是要价格翻倍了,一粒寸金的样子。”
顾兰芝呵呵的笑了,“哪有那高的价值,不过翻倍差不多,有钱赚还不忙活起来。”
妇人们应声赶紧着手去做,等着出锅后她们好去摆摊,一边搅着面糊,一边想着怎么吆喝,“咱们就站在那问人家买不买米糕?”
“三嫂,这咋张的开嘴,人家不买多没面子。”
“我也没买过,连城都没去几次,做好了咋办呢?”
刚刚的兴奋劲一下子被卖货给熄灭了,三嫂子填着柴,闻着锅里的米香,一拍大腿,“有啥难的,赚钱放不下面子那行,进城我来喊。”
“三嫂说得对,想赚钱就不能拉不下脸,蒸好的米糕放这里,咱们一会出发。”顾兰芝说着话,把竹编的笼屉放在灶台上。
大约两个时辰,竹笼屉装满了米糕,顾兰芝她们便进城,到了城里,她拿走一小部分米糕去了铺子。
剩下的留给三嫂子她们在集市上卖,中午时分集上人很多,时不时有人从他们摊子前路过。
三嫂子刚想张嘴喊,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这和她想象的有点不一样,家里练的好好,到了这啥也说不出了。
“三嫂子,来人了,你到说话啊。”妇人催促着。
一个老妪蹒跚而至,看着盖着严实的笼屉问着,“里面是馒头还是包子?”
“大娘,是米糕,松软香甜可好吃了。”三嫂子说话间,把笼屉打开,浓郁米香味散了出来。
老妪闻了下,皱着眉,米糕没听说过也没吃过,除了一股子米香,好像没啥特别。“谁卖东西不说好吃,不是俺想要的,不买了。”
拎着筐子,转身离开,三嫂子见没卖成,有些泄气,盖上笼屉靠在一边站着生气去了。
几个人就在那看着来往的人,哑口无言的,弄得行人都在不知他们卖的是啥,瞄一眼就走。
不大功夫顾兰芝回来了,瞧着杵在那几个人,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苦着脸耷拉着脑袋,便走了过去。
“你们这是咋啦?笼屉不打开你卖啥呢?”
说着话,把笼屉打开,掀开里面的屉布,白如雪的米糕漏了出来,拿着刀子分割出几小块放在盘子里。
“新鲜米糕,软糯香甜,两文钱一个。”
挺着肚子在那喊着,她这一喊,行人向他们这边看来,还没等到跟前,就闻见了米香味。
“米糕是啥子做?”有人问着。
“大米做的,来您尝一块,吃好了您就买,不好吃您在逛逛。”顾兰芝嘁哩喀喳说着,夹起一小块米糕递了过去。
那人先是闻了闻,放进了嘴里,软糯弹牙,还甜丝丝的,即使现在是凉的,也不硬,入口即化,好吃。
“多钱一个?”
“两文钱一个,三文钱三个,多买合适。”顾兰芝爽快的说着。
那人毫不犹豫的拿钱,买了两个,三嫂子他们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把米糕卖了,惊讶的眼睛都放大了。
有了一个人买,就会有第二个,分分钟功夫,米糕摊子就围满了人,顾兰芝见她还愣在那,便喊了一句,“愣着干啥,给人包米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