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参赞制度与三十六两茶税(二合一章节)
站在大殿中的戚继光,脸上的笑容从一开始就没有消失,尽管仍有呼啸的北风从外面吹进来,让人觉得寒冷,可他毫不察觉。
万历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戚继光,这个大明猛将,能力确实不容置疑。
待文武百官行完礼后,第一个走出来的人乃是兵部尚书谭纶。
施工队现在大体上已经组建完毕,除了一些细枝末节需要好好审理之外,基本盘什么的都已经安排妥当。
谭纶站在朝堂之中,手中的笏板高高举过头顶,朝着万历高呼:“启禀陛下,施工队已经组建完毕,仅剩细枝末节还需完善。之前陛下与太后仁德圣明,于涿州修建桥梁,臣以为,应该以施工队修建,以此核查验证。”
这是之前万历早就定下来的事,谭纶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所以趁着朝堂说出来。
“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就交于爱卿处置。朕设外帑,到时候会与兵部、工部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此事!”万历说道。
百官之中的工部尚书,看着谭纶,脸色很黑,心情差到了极点。
那是他的施工队,那是工部的施工队,就连本该修建涿州桥梁的钱,也应该由工部管理。
如今,这些东西都和工部没有什么关系。施工队归兵部管,兵部修建好后,外帑直接给兵部发钱,根本没有工部什么事。
在这之前,这都是工部的事。虽说工部也能依靠设计、或者计算插手进去,但归根结底,工部的权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如果以后,朝廷一直这样来,由外帑直接发钱,由兵部施工队负责修建,那这工部,岂不就成了清水衙门?在朝中,再也没有什么用处?
这可不行啊。
郭朝宾的脸色更差了,站在他身后的那些工部的官员们,一个个也脸色阴沉。
如果不是之前的那封奏疏,郭朝宾现在势必会出来据理力争,可现在,却没了那个机会。
“唉!”
郭朝宾无奈的长长叹息一声,对王羽村的恨意又多了几分。
“朕深以为然!”
万历回道。
谭纶说完话,退回了自己的位置。
接下来,就是内阁、六部说一说最近的情况,以及最近发生的事。
对于如今的六部而言,有什么事情,完全不用拿到早朝上就能解决。
在即将结束之时,张居正忽然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如今京营改制箭在弦上,然兵马难得,若是从头练起,费时费力费钱,故此,臣以为,当挑选天下精兵,充入京营。”张居正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这话一出,朝堂的空气都冷了很多。
这和当年正德的做法,基本上没有不同。唯一不同之处,就是主持人不同。
正德年间那次,主持人是正德皇帝。而如今,是张居正。
朝堂之上,几乎所有人都在这一时刻看向了张居正。
勋贵们看向张居正的眼神不善,文官们看向张居正的眼神不一。
有高兴的,有担忧的,也有忧虑的。
朝廷六部、部分边军都已经在张居正的控制之下,如果再让张居正把持住京营,那整个大明,从上到下都在张居正的控制之下。
到时候,那才是真正的大权在握。
世人都知道王崇古是张居正的人,到了那时,张居正打个喷嚏,朝廷都要抖三抖。
“敢问元辅,调精锐入京营,调哪里的精锐?”刚刚站回队列谭纶再次问道。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落在了张居正的身上。
张居正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臣以为,调一千戚家军入京营。”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张叔大,你意欲何为?!”
身体尚未完全痊愈海瑞忽然站了出来,指着张居正的鼻子,厉声喝问:“张叔大,你意欲何为?!满朝上下,谁不知道戚元敬和你关系密切,此时调戚元敬兵马入京营,伱想干什么?意欲何为?!”
海瑞的声音很大,就像是猛兽咆哮。
这个曾经敢指着嘉靖鼻子骂的人,此时此刻,也会为了万历而驳斥张居正。
海瑞,是一个绝对的忠臣,这点毋庸置疑。
戚继光本就是张居正一手推上去的,两人间的关系相当密切。
京营现在如果也是张居正的人,连带上外部兵马,那张居正几乎可以说是,掌握了绝对权力。
这是干什么?
这在海瑞的眼中,就是不忠,就是野心昭然。
张居正看向海瑞,“那你觉得,该如何解决京营之事?!”
“京营乃国之根本,岂能由你一言以蔽之?调一千戚家军入京,你还真敢开这个口。外军入京,历朝历代都是大忌,更何况如今京营空虚孱弱,这一千戚家军入京,又如何制衡?!”海瑞言词激烈,句句偏僻入里。
“你一口一个戚家军,一口一个戚家军,这军队姓戚,而不姓朝廷。”
看着如此慷慨激烈的海瑞,张居正一脸黑线。
万万没想到,把这个海刚峰给忘了。
张居正哪里有其他想法,只是想更快练出京营。
可没想到,竟然被海瑞给拦住。
武官之中的戚继光听着海瑞的话,脸色一下子就白了。
再任由这么说下去,真成乱臣贼子了。
“陛下,臣之忠心,青天可鉴!”
戚继光冲出队列,站在大殿中央,朝着万历行了一礼,惶恐的道。
万历看着站出来的海瑞,心里也有些郁闷。
让戚继光的兵马入京营,本就是他的目的。海瑞横加一杠,确实有些难受。
这位把规矩看的比什么都重,就算是万历出言劝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不过,倒是可以利用。
万历想起了之前的那个计划,想到了后世的军制。
看着前面的戚继光,万历出言安慰:“戚将军之忠心,朕知道。且退下吧!”
有万历的保障之后,戚继光这才惶恐的退了下去。
“那你以为如何?!”张居正看向海瑞。
海瑞道:“这是你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话把张居正气的不轻。
“你这是搅局,搅局,海笔架!”张居正指着海瑞,厉声道。
张居正几乎从来没这样过,一直喜怒不溢于表。可今天,实在是被海瑞逼到份上了。
张居正也不是第一个被海瑞逼迫的人,他的老师徐阶,当年被逼的更惨。
能把张居正逼到这个份上,这还是头一遭。
朝中的那些官员们看着海瑞,一个个的心惊肉跳。
在朝堂上和张居正当堂对峙,没几个人有这个胆子。
朝堂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一边是正合万历心意的张居正,一边又是忠心耿耿的海瑞。
若是不能将此事调解,恐怕影响甚大啊。
万历捏着自己的下巴,思索起来。
他回忆着后世的军制,回忆着这个时代的军制。
很久之前的想法,涌上心头。
海瑞对朝廷绝对忠心,且眼里揉不得沙子,那这就可以利用。
既然僵持不下,不如各退一步。仿后世政委制度,设立参赞制度。
海瑞和张居正在朝堂上厉声不断,两人互不相服。
“咳咳,两位先生。听朕一言。”万历忽然开口。
张居正和海瑞终于停了下来,他们各自分开,站的很远。
“朕以为,张先生说的很对。”万历看向张居正。
“陛下……”海瑞急忙开口。
还没等海瑞把话说完,万历又道:“海先生说的也很对。”
海瑞的话,又憋了回去。
“朕以为,让戚家军入京营并非不可。但,海先生的考虑又极为在理,也应该考虑。
朕思来想去,觉得,是不是在戎政尚书之外,再设置一理政尚书?
戎政尚书管练兵,理政尚书管后勤内务。若遇调兵,必须要有两位尚书的同意才可行动。
在千户、百户、总旗之位上,设参赞。负责掌管后勤内务等事,同样的,若千户、百户以及总旗兵马调动,要有双方的同意……”万历详细的说着自己的规划。
听起来,和监军制度有些相似,但又有些不同。
但聪明人,一下子就听出来了这里面的道道。
人群中的戚继光脸色一黑,“完了,这一千兵回不来了。”
听着万历的声音,张居正的脸色黑了一些。
这一下子,京营中有了掣肘,以后改革,恐怕没有之前那么洒脱。
海瑞脸上却多了一些笑容,觉得万历这个方法极为正确。
“海先生做事恭谨,忠诚可靠,朕以为,这个理政尚书,由海先生担任,至于其中参赞,也由海先生举荐。”万历说道。
让海瑞插了进来,这以后可没有什么太平日子。
张居正如果反驳,那海瑞势必不会同意。到时候又整什么幺蛾子。
想到这里,张居正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臣,领旨!”张居正领下了万历的旨意。
“臣,谢陛下!”海瑞朝着万历行了一礼。
朝堂上的这些官员,没想到事情竟然会是这个结局,真让人意外。
……
早朝匆匆而过,万历心情颇为舒畅。
让王崇古治理京营,让海瑞代为制衡。这是最佳的选择。
而且,万历对参赞的人选,早就有了决定。
那就是大明皇家学院的那些宗室弟子,他们是最好的选择。
万历回到了暖阁,纵使室外寒风凛冽,但这暖阁中温暖如春。
万历喝了些热饮,躺在椅子上舒舒服服的休憩着。
还没来的及享受,张诚急匆匆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让万历有些意外,于是看着面前的张诚,问道:“这是出什么事了?”
“陛下,有人觊觎抚宁侯等人的家产。”张诚说道。
万历瞬间警惕起来,抚宁侯的财产对他来说极为重要,不能有任何闪失。
“怎么回事?”万历眯起了眼睛。
“陛下,今日奴婢把抚宁侯家中的财货往宫中押送时,户部来了几个官员,他们问奴婢的人,抚宁侯家的财货几何。”张诚一五一十的说道。
“户部?他们终于坐不住了。”万历又放松下来,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
“原来是户部,不管他们,做咱们的事,其余人等,一概不管。”万历命令道。
“对了,冯保那边抄的如何了?!”万历问道。
“回陛下,冯保那里还差些时日才能查抄完毕。”张诚回道。
冯保现在还没死,在刑部的牢房中关着。因为是内臣,海瑞只是定了冯保谋逆的罪,抄了他的家,但什么时候判刑并没有明确,这要万历吩咐。
后面又发生了抚宁侯这一档子事,万历没顾上他,一直留到现在。
至于什么时候处死他,全看万历的心情。
这种不确定的死亡,才能让人恐惧,直接杀了他,有些太便宜他了。
万历叮嘱道:“冯保那边也不能落下,这都是朕的钱。”
“遵旨!”张诚领下了万历的旨意,随后离开。
万历早就知道户部会觊觎,四个勋贵积攒下来的财富可不少啊,没有人会巡视不管。
不过,万历早就有了准备,也不怕什么。
稍微歇了会儿,万历又开始忙碌,翻阅着最近司礼监送上来的奏疏。
一封从江陵送上来的弹劾奏疏,引起了万历的注意。
清丈田亩,出现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