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不少的百姓自发的跟着赵桓向前,不断的走,一边走一边高呼‘万胜’。
并且这样的行动也感染到了其他的人,越来越多的百姓都加入了这个游行的行列,一个个紧跟在赵桓的队伍后面。
有不少人甚至一直跟到了内城的朱雀门,直到被守门的士兵拦住了,这才停下了脚步。
显然,这样的消息不会仅仅的流传在集市这一个地方,没过多久便已经传遍了整个汴京的大街小巷。
只不过和那些因为兴奋而丧失了理智的人群不同。
却还是有不少人看出了刚刚赵桓进入朱雀门时候的诡异场景。
面对自家的太子得胜回朝,宰相不带着文武百官出来迎接,也就罢了,当赵桓的队伍进入了内城里面之后,反倒是莫名其妙的关闭了城门。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要知道现在不过是正午时分,又没有外敌入侵,怎么会莫名其妙的关上了城门?
在看守城的那些士兵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好像是生怕百姓随着赵桓一起进入内城。
因此,已经有不少人看出了端倪。
而事情的走向也和这些人料想的差不了太多。
赵桓这才从朱雀门刚一走进内城。
就发现已经有人早早的等候再来这里。
“太子殿下,别来无恙啊!”
一个听不出情绪的声音从不远处传了过来,不由得引得赵桓打眼望去。
这才发现说话的人乃是之前被他羞辱过的李邺。
这个当日里在自家军营里大肆吹捧金人不可站胜的给事中,此时正端着一封杏黄『色』的圣旨在城门口等着他。
这才一过了朱雀门的门洞,就把他们一行人拦在了这里。
而原本那些看守城门的士兵更是万分紧张地将城门关闭了起来。
这浩浩『荡』『荡』的报捷队伍,竟然就这样被压缩在了狭小的地域里面。
“原来是六如给事。”
赵桓一见到对方那副小人得志的样子立刻就明白了,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好在自己早就做好了准备,因此也不惊慌,反倒是略带着嘲讽的看相的李邺。
嘴中对这位朝廷大员的称呼,也是‘六如给事’这样的蔑称。
而这个称呼的来源正是那天李邺在酒宴时候发表的金国人不可战胜的高团阔论。
原本脸上还挂着莫名的笑意的李邺,只是一听脸『色』立马就成了下来。
他也是一个聪明人,对于这略带蔑视意味的称呼,一下子就想到了由来。
心里的那个隐隐的刺痛也被勾了起来。
当下索『性』就撕破了脸皮,冷笑着看向的赵桓。
“赵桓接旨!”
他一边说着一边还故意将自己手中的圣旨端过了头顶。
伴随着李邺的高声呼喊,赵桓连忙收起了脸上的神『色』。
一下子翻下马来,跪倒在了地上。
“儿臣接旨!”
在众目睽睽之下,由不得赵桓做出什么违逆的事情,即使是心里知道这份诏书是王黼和赵楷编出来的,却还是不得不跪在这里接旨。
“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