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恶、身恶尚能挽救,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长久坚持定能见效。
但命中注定是恶,也就是说无论怎么劝说,怎么挽救,注定不会为善,那该怎么感化?或者说,感化有用吗?你今天感化了他,明天他继续为恶,你今天挽救了他,明天他仍然不知错,若真有这等人,那该如何是好?
老僧佛图澄似乎早已料到破戒会是这等反应,笑道:“儒家喜欢讲道理,道家喜欢讲方法,但我佛家却是喜欢做事情。”
破戒洗耳恭听,不用想也知道,接下来会是大道理。
老僧也不管破戒是什么反应,自顾自的说道:“儒家讲究动口不动手,君子风范,道家讲究利弊与得失,权衡两端,而我佛家却是一切随缘,以心为本。”
破戒知晓老僧所说的最后几个字——一切随缘,以心为基。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是这么做的。
佛家本就讲究因果、缘分,所以他遇人、遇事,皆是随缘,他觉得该帮就得帮,不计得失,不论利弊,只要该做的,他都会去做。而这一切的起源,就是本心,因为他打从心底里觉得这事儿应该去做,所以他就去做。
不管破戒在想什么,老僧继续说,“若是有缘,自当相助,可若是遇到命中犯恶之人,不接受你的帮助,那你应不应该渡他?”
破戒点头,“自然得渡,无论善恶,皆为众生,既因果在,自然得渡。”
老僧佛图澄点头,继续说道:“既然要渡,那该如何渡?道理讲不通,劝说听不进,如果用道家的方法,那就是以杀止杀,一了百了,儒家就不用说了,直接放弃,那么问题来了,我佛家都是手无缚鸡之力之人,若要比法力,自然是比不得道家,若是要论嘴皮子,肯说不过儒家,那我佛家的优势何在?”
这是一个大问题,佛家优势何在?
破戒想来想去,还是无法给出答案,因为听老僧这么一说,佛家好像真的没有什么优势,那既然连儒家的三寸不烂之舌和道家的杀伐果断都解决不了,佛家能靠什么来解决?高深佛法?不用想,听不进,镇压他?这并不是根本方法,无法彻底解决,那怎么办?到底应该怎么办?破戒顿时觉得有些烦恼,这问题怎么这么难。
不得不说,此刻的破戒,心里是有些乱的,他不是生气,而是苦恼于无法解决问题。
相对于其它两家,佛家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老僧佛图澄默然不语,他静静的看着这个年轻的佛者,如果后者无法给出正确答案,他是不会再与其说一句话的,因为缘分到头。
许久之后,在檀香即将燃尽时,破戒想起老僧竺法兰所说的那个‘真’字,以及那个大法会上的故事。
儒道佛三方经书焚烧,最后只剩下佛经,为何?因为一个‘真’字。
那是否可以将这‘真’作为佛家的优势?在细细思索后,破戒终于给出了答案,便是一个‘真’字。
顿时,老僧佛图澄双手合十,笑道:“有道理,却也不是全对,应该再加一个字,真心。”
破戒正襟危坐,静静聆听。
于是乎,老僧佛图澄就此解说这个答案。
“命恶之人,其实也可以用‘真’来形容,因为命恶之人他的心便是恶,这一点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的事实,也是其注定的命运,这也是儒家和道家无法解决的原因。而我等修佛之人修的是心,真心、本心、善心、爱心。若其思恶,我等可说善,若其作恶,我等可止恶,若其命恶,我等也可以真心换其恶心,即以身渡人,以一己善心换恶心,至于怎么做,就看你愿意怎么做。”
破戒行礼,老僧同样还礼,两人并未过多言语,既然已明悟,那么缘分也就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