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满头答应了。
示范田里也种的是枇杷,和长水村的果园一样,现在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果子。
那师傅笑呵呵地看着田里的十几棵枇杷树,“要不是我们一天看得紧,早就被厂子里那些年轻的工人给摘光了。”
顾况蕴在田里转了一圈,发现不大的地方居然安装了三种不同的灌溉系统,心里就有些困惑了,也就开口问了出来。
师傅这会儿也想起自己的职责了,于是开口就开始给顾况蕴介绍起来,“现在国内大多数果园的灌溉方式还是以大水漫灌、沟灌为主,这样不仅耗水量大,水肥利用效率也低,同时严重制约着瓜果的品质提升。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公司改进了灌溉技术,提出了几种高效灌溉施肥模式:
第一种,盘绕滴灌施肥技术。
与常规大水漫灌相比,采用盘绕滴灌施肥技术,果树全生育期减少灌水140方亩,节水58.7%,果实横径和纵径提高5.4%~7.0%,水分利用效率达9.6kg立方米,亩均节本增收1316元。
具体方法是:在距果树树干80~100cm处铺设一条PE环形滴灌管,管上带有4~6个滴头,滴头流量4.2小时,每次滴灌20~30方亩;通过文丘里施肥器和滴灌专用肥实现水肥一体化,肥料用量仅为常规用量的40%左右;配套枝条粉碎覆盖和人工生草覆盖等技术措施来提升果园土壤肥力和景观效果。
第二种,小管出流技术。
与常规大水漫灌相比,采用小管出流技术,果树全生育期减少灌水119方亩,节水50.1%,水分利用效率8.8kg立方米,提高2.3kg立方米;亩均节本增收1197元。
这个技术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沿果树树种植方向,铺设一条支管,在支管上面打孔,装出水量大约是20-30L的滴头,并在滴头上面接毛管,将毛管放到树木根部,在首部安装文丘里施肥器,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每次灌水20~30方亩,肥料用量为常规用量的40%左右。
第三种,铺膜沟灌技术。
铺膜沟灌技术需要在果树树冠投影外围各开一条灌水沟,沟深、沟宽均30cm左右;以树干连线为中心线做高畦,铺设1.5~2.0m宽的地膜;小沟适时灌溉,每次灌水量为常规灌溉的40%~60%,有条件的果园还可采用交替沟灌;在果树行间种植豆科植物,提升果园景观效果。”
我说的这些数据在具体的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调整,厂里的这块地不大,所以这里安装的东西都是按比例缩小了的。
三种不同的灌溉模式使用的方法不同,采用的工具不同,所以价钱也不一样。“
说了半天,师傅终于谈到了最关键的地方。
“不过,你的果园具体适合安装哪一套系统,还是需要我们的师傅亲自去看才能决定,因地制宜,向来是我们公司的准则之一。”旁边的工作人员又插了一句。
顾况蕴点点头,心里已经决定就找这家公司安装滴灌系统了,不过既然人家都这么说了,她也要等着他们公司派了人去看过了再说。
“那到时候就麻烦你们亲自派人去我家乡看了,顺便,再给我一份你们公司的报价单吧!”
那工作人员连忙答应,“您放心,这是一定的,你这单生意我们很重视,绝对会给你一个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