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招降了徐晃,别管他有没有私心,对大魏都是有功的。
大魏的军队,在河东战场上开始占据上风了,将乃兵之胆也,没有了徐晃,其麾下的南方军,没有了往日的强横。
曹操因此重赏司马懿,功就是功没人可以抹杀,曹操眼前最大的敌人,还是潘闾,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曹操很相信司马懿,司马懿从此开始掌握兵权。
这就相当于什么,就相当于给一个狼安上了獠牙,司马懿更加具有攻击力了。
而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也是一个识大体的人,没有司马懿,司马朗就不能成为司马家的家主。
司马家开始全力支持司马懿,在大魏军中掌握兵权,司马朗放下了对司马懿的成见。
只能说这对兄弟都很了不起啊!做了常人所做得到的事,要是别的兄弟,肯定会为了这份家业拼死拼活的。
那个时候司马家只会败落,司马懿和司马朗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才选择了摒弃前嫌。
大势,给了司马家崛起的机会,这两兄弟是不会放过,就算是要争,也要等到已成定局之后。
现在争不过是,让亲者痛仇者快而已。
聪明人有聪明人的默契,无疑这司马朗司马懿都是聪明人。
大魏的在河东的主将是李典,李典虽然是一个武将,但却是一个不争不抢的人,李典非常像是一员儒将。
这样的将领,在汉末是非常少见的,尤其是在曹操的麾下,为此曹操对李典也是非常重视的。
要不然曹操也不会让理当独领一军,这是对李典的信任,也是对李典的考验。
曹操麾下的确有很多将领,但可用的将领却真的不多,曹操那些心腹将领,不是死得死就是伤的伤。
大魏的军中,看似猛将如云,实则已经是青黄不接的,这其中也有潘闾的原因。
曹操麾下有不少心腹将领,都折在了潘闾手上。
一将功成万骨枯,更别说是问鼎之路,这些曹操都可以理解,所以曹操现在只能重新栽培。
李典是非常具有栽培的必要,其他人曹操还在观察,曹操看李典非常顺眼,司马懿却正好相反。
如果司马懿是个谋士,李典自然跟他没什么关系,但问题是现在的司马懿可以参赞兵事了。
那么李典,就成了司马懿眼前的拦路石,“公明,你帮我去做件事。”
“事先说好了,我只负责保护你,其他的事我一概不做。”徐晃是被逼无奈的,但他有他自己的坚持。
“你放心,我绝对不会逼你,这件事你应该很愿意做,帮我除掉李典。”
徐晃反应了一会,“司马懿,你真是一个卑鄙小人。”
“这个你应该早知道才对。”
“好,我帮你。”李典是大魏的河东主将,徐晃曾经跟李典交过手,自然知道李典的实力,徐晃当然愿意帮忙了。
他现在身在曹营心在南,“你让我怎么做?”
“我给你创造个机会,你把李典杀了那就行了。”
“听起来还不错,可为什么你会让我去,你手上应该也有能人吧!”这个不是徐晃的猜测,而是徐晃亲眼见到的。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司马懿跟一个人秘密会面,这个人的动作很快,但依然逃不过徐晃的眼睛。
自从徐晃来到司马懿身边之后,徐晃就非常在意司马懿的一举一动。
徐晃虽然没有看清这个的脸,但徐晃知道这个人的身手不比自己差。
司马懿也没有要瞒徐晃的意思,“这件事很有可能暴露,你去做我才好脱身啊!”
这话就难听,但却是事实,当然这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好,我做。”
李典对司马懿可没有什么防备之心,李典把军中的事都交给了司马懿,他只负责对外的战事。
“仲达,你怎么来了?”
“李将军,跟我去一趟伤兵营吧!”
“现在..?”李典看了一眼外面,都快到子时了。
“伤兵营中好像出现了疫情。”
疫情这种事可大可小,从来都是带兵之人最怕发生的事,一旦发生了,那损失就大了,比战场上的损失还要大。
李典可不想让这种事发生,“稍等,我这就披甲。”此时的李典已经把身上的甲胄卸下来了,不是什么人都像赵云那样,只要在战场上,睡觉都穿着甲胄的。
司马懿连忙阻止,“李将军,别忙了,先看完了再说。”
“也好。”
李典就跟着司马懿去的,李典对营地是非常熟悉的,他隔三差五就在营地里巡逻,“仲达,这不对啊!你去的方向不是伤兵营的方向啊!”
“我把疑似发生疫情的兵卒隔离了起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还是仲达想得周到。”此时的李典还夸了司马懿一句,却不知司马懿想要他的命。
李典跟着司马懿来到了一处,司马懿事先准备好的地方,徐晃出手了,是突然从旁边出现的。
在马上徐晃喜欢用长斧,而在地上徐晃喜欢用刀,李典本能的躲了一下,躲过了致命的一刀。
只有肩膀受伤了,徐晃右手持刀,左手抹了一下刀刃上的血,“李典,动作不慢吗?”
对于徐晃的声音,李典还是有点熟悉的,“怎么是你?司马懿...”
司马懿站在一边,“李将军,别怪我,怪就怪你挡了我的路。”
“这里是军营,你怎么敢...?”
“我当然知道,这里是军营,我正是因为知道,所以才会在这里动手,因为你会没有防备,这不你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吗?”
司马懿给了李典一个单打独斗的机会,李典很徐晃交手,这一幕是非常好看的。
司马懿粗通武艺,还是有点羡慕的,当初司马懿弃武修文,就是为了更加专心,现在想想真有点后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