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闾也必须调动主力大军,毕竟黎阳突围的兵马真的不少啊!更别说之后曹操还增兵了。
可当潘闾的大军,刚刚进入青州,曹操的大军又北上了,直接北上进入了渤海郡。
潘闾是看出来了,曹操这是在玩他呀!既然已经进入了青州,潘闾就不能轻易的离开青州,否则曹操肯定会再杀回来的。
都说敌不动我不动,现在是敌一动潘闾还动不了了。
潘闾可不像曹操那么不顾一切,当初潘闾把曹操引到兖州,曹操说杀人就杀人,这种事潘闾可做不出来。
青州的百姓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潘闾,他们想要得到潘闾的庇护,很多百姓都给潘闾跪下了。
在这个乱世,真是不让活呀!潘闾当然要先安抚一下了。
很快潘闾又得到了一个消息,曹操的那支大军,可没有闲着,又从渤海郡西进,合着在那绕圈呢?
曹操的目的很明确,他这是想再杀回黎阳啊!潘闾都不得不说曹操高明,兵不血刃就让潘闾在无形之中放弃了很多东西。
潘闾机关算尽,还不如曹操兵马跑这么几步,真是被牵着鼻子走了。
“不好...”
“王上怎么了?”诸葛亮在一旁问道。
回到青州之前,诸葛亮还想着一展所长呢?现在这种情况,诸葛亮也无法施展了。
“黄忠父子。”潘闾是担心黄忠父子的安全。
“王上不用担心,袁家人就在黄忠父子的身边,他们比黄忠父子更知道如何躲藏。”
袁家现在跟潘闾同坐一条船,先下船也不可能了,再说了曹操也不会放过降而又叛的袁家的。
曹操只会斩草除根,以泄心头之恨,此时的袁家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他们肯定会试图保护黄家父子的。
“难道冀州之战,就这么结束了吗?我们明明占据上风啊!”
潘闾输就输在没有曹操心狠,如果潘闾心够狠,完全可以以杀止杀,看谁杀得更狠,可惜潘闾下不了这个决心啊!
眼下这个结果,的确是曹操造成的,但跟潘闾却是有关系的,这怨不了别人。
郭嘉等人并没有觉得潘闾做的不对,打天下可以无情,但不能冷血,用如此激烈的手段,就算得到了天下,天下的百姓也会不服的。
“王上,你也说了,我们是占据上风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依然是占据上风了,你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奉孝,你是在安慰我吗?眼下占据上风,很快就不占了。”
“我们之所以占据上风,是因为在我方在交战中占得了很多便宜,而不是得到了多少城池,我们依然可以继续把这个便宜占下去。
曹操这么频繁的调动兵马,肯定是人困马乏,战斗力大不如从前了,我们完全可以趁此机会慢慢蚕食。”
潘闾:“怎么个蚕食法?”就算郭嘉在胡说八道,潘闾也是要听一听的,因为潘闾想听。
“很简单,打渤海。”
“这...”
“曹操刚离开渤海,他就不可能再回来,黄忠父子再等着他呢?他又怎么会舍近求远呢?”
渤海郡,潘闾不是第一次攻打了,只不过上次的对手还是袁绍,如今的对手变成曹操了。
对于攻打渤海郡,潘闾绝对算得上是轻车熟路了。
还有就是袁家现在是潘闾的人,袁家在渤海郡,那可是虎死威犹在呀!
可以这么说没有袁家,就没有眼下渤海,袁家在渤海的影响力,那可是毋庸置疑的。
“让袁家的人,尽快跟我们联系,我们要用到他们了。”
袁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袁家为了东山再起可是做了很多手准备,这渤海郡就是其中一手。
渤海郡说到底还是袁家的地方,曹操也就是一个帮忙看家的。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次潘闾比曹操快了一步,他还没见到黄忠父子呢?潘闾的大军就先进入了渤海郡。
那真是势如破足了,袁家的人总有办法,帮潘闾打开渤海郡各县的城门,这个很重要,尤其是对潘闾来说,省了太多的事了。
潘闾虽然没有给黄忠父子下命令,但黄忠父子还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并没有跟曹操硬碰硬。
而是选择了进山,进入了太行山藏匿,太行山之内,可不是一片荒凉,恰恰相反太行山之内还是应有尽有的。
当年张燕的黑山军,之所以可以在太行之战生存下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关于黄忠父子近况的简报,很快就送到了潘闾面前。
看到他们没事,潘闾也就放心了。
进入太行不是一件坏事,反到是一件好事,太行八径还是很出名的,他代表了太行山的八个出口。
同样也会让曹操防不胜防的,曹操也不可能知道,黄忠父子会从哪个出口出来。
再加上黄忠父子和袁家的兵力,这完全可以当做潘闾的一个杀手锏啊!
北方的战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曹操带来的,不是潘闾带来的,但潘闾也在尽快的适应。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潘闾适应的还不错,至少没有吃大亏,在曹操的地方不吃亏,就是占便宜的前提。
..........
“父亲,袁家的人好像有事背着我们呀!”进入太行山之后,军中的情绪波动很大。
毕竟战场争锋和东躲西藏是两码事,黄忠父子只能尽量的安抚,黄叙也是在安抚的过程中,发现袁家人的不对劲的。
“袁家是袁家,我们是我们,我们两方从一开始就不是一路人,以后也不可能是一路人,叙儿你要明白这一点。”
黄叙:“难道我们一点都不管吗?我们现在可那是兵合一处啊!”
“兵合一处?分开就是了。”
“啊....”
“啊什么啊?这件事为父会跟袁家人商议的,你去做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战时合闲时分,本来就深谙兵法之道的,黄忠当然要遵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