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早前,上官仪在东城门恭迎太子时,提及他本职仍旧是西台侍郎,只是多了一个“观风俗使”,所谓入乡随俗,狄光嗣也不是初临大唐,对于“观风俗使”还是有所了解的。
观风俗使属于临时差遣,一般因事而设,事解辄罢。多由皇帝直接指派,奉旨行事,监察地方,考察地方税赋,丁政,刑狱等,任职期间地方军政一把抓,甚至还有便宜行事之权,有时亦称为“黜陟使”或“处置使”。
观风俗使的监察范围一般为一“道”,有时亦可几“道”并属,唐太宗贞观年间,将整个疆域划分为十“道”,西京“长安”地处关内道,关内道的范围大约相当于今天除去秦岭以南汉中部分的陕西省全部。
上官仪贵为东都观风俗使,其监察范围可不止东都“洛阳”一地,而是囊括了整个河南道,河南道所辖不止包括今日的河南省大部,更包括山东省大部,几乎是两省的面积之和,因而上官仪的职权不可谓不重,威势不可谓不大。
但是,再怎么说,观风俗使还是一个“临时”工种,不能常设,真要常设就成为事实上的节度使,在唐初显然不可能,而上官仪几乎把全家都给打包带到东都洛阳城,似乎有意与西京长安城彻底切割。
这很容易做到吗?显然不可能!皇帝不会顾忌吗?显然肯定如此!
但事实是,上官仪确实做到了,不仅如此,同样奉旨监国的太子李弘还对上官仪礼敬有加,丝毫没有影响,不能不说是哆哆怪事!
狄光嗣心中疑窦更深,他一一介绍秀儿、孙佳遥四人,上官婉儿许久未见狄光嗣,甚是想念,甫一见面就缠着狄光嗣不放,郑氏几番叮嘱都没有丝毫用处。
“婉儿不许胡闹,你嗣哥哥与几位姐姐路途劳累,过几日再寻她们玩闹!”
上官仪开口,上官婉儿不敢不听,小丫头吐着舌头跑开了,郑氏也领着四女至后宅安顿。
此刻偌大的庭院中,只剩下上官仪与狄光嗣,二人就近找了一个凉亭坐下,上官仪也将附近的粗使杂役支开,以此确保谈话的私密性。
“舅公,嗣儿有事请教!”
狄光嗣终于忍不住了,率先开口。
上官仪洛阳东门下的一番话失态言语让狄光嗣心中非常不安,隐隐觉得有不好的事发生,太子妃杨若兰的一番怪异举动,上官仪新家的诡异以及洛阳城中让人不舒服的氛围······
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一个答案,狄光嗣如今和上官仪独处,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此时不问,还待何时?
上官仪静静听完狄光嗣发问,没有丝毫奇怪。
“你问吧!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老夫虽不能全盘掌握,却终将无法逃避‘局中人’身份!”
上官仪目光灼灼,似乎早已料定狄光嗣会如此,狄光嗣这样发问不仅没有给他造成难堪,反而让他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