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汉天子刘正龙即将南巡的前一天下午,皇次子刘桢求见。这让刘正龙是意外之喜,皇子们见到自己好像老鼠见到猫一般,躲避还来不及,能够主动来求见自己的,还真不多见,既然这样,两父子对酒当歌吧。
皇次子刘桢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说道:“启禀,父皇,孩儿前来请罪。”
“请罪?何罪之有,今天我们父子开怀畅饮,有什么事情,等喝完酒再说。”刘正龙对于刘桢的请罪心知肚明,试想大汉什么事情能够瞒过天子呢?
“孩儿还是先说出来吧,要不然也无心喝酒,会扫了父皇的兴致。”
“好吧,那就起身回话。”
起身之后,刘桢说道:“母亲召孩儿进宫,为中散大夫柳大华脱罪。”
“噢,听说你就在紫薇阁,那大汉律法你应该比朕更加清楚,那你就说一下,柳大华应该如何定罪,而你又是什么意见。”
“柳大华按律当诛吗,大汉铁律,里通外国属于十恶不赦之罪,理应处斩。”在这个时候,刘桢的心情就平静多了,他鼓起勇气说道:“孩儿的意见是让柳大华随着海军出海,到海外为大汉开疆拓土,开拓海外贸易而努力,用建功立业来为自己的罪行赎罪。”
“刘桢,你好大的胆子,大汉铁律岂是你一个黄口小儿可以肆意更改的,不要以为在紫薇阁待了些日子就懂得大汉律法,可以钻空子,为人脱罪,你可知罪。”大汉天子刘正龙的脸色阴沉了下来,话语很重,显然是发怒了。
“孩儿知罪。”
“既然知罪,那柳大华的事情怎么处理?”
“孩儿知罪,可孩儿还是那句话,希望柳大华出海,自己去赎罪,财产充公。”
“为什么,说出来你的原因。”
眼见陛下的情绪稳定下来了,刘桢鼓起勇气说道:“大汉律法,里通外国死罪。实际上柳大华只是接触了南宋的使者,当时应该是被人用把柄威胁了,是有把情报交给南宋使者。只不过,,柳大华良心未泯,交出去的是假情报,实际上并未对大汉造成实质性的损失。当然这不是为他脱罪的理由,儿臣之所以为他脱罪,其实是有两点原因,一是母妃相求,违之则为不孝,二是,儿臣认为扩展海外是一个漫长而又久远的过程,需要像柳大华这种有罪,但又罪不至死,可以以军功赎罪,而且对大汉又忠心耿耿的人去耕耘。孩儿相信经过这次风波之后,柳大华一定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徇私舞弊,有碍司法公正,你今后如何在紫薇阁这个大汉最高四阀机构立足呢?”
“孩儿愿意辞去职务,离开紫薇阁。”
“你跟着朕下江南吧,紫薇阁的确不适合你。或许,你应该学习你舅舅,对大汉江南经济发展做点贡献。”刘正龙的脸色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笑着说道:“世界很大,开疆拓土的确需要很多柳大华这样的人,况且,朕也有计划逐步废掉死刑。你的孝心,朕看到了,最主要,朕看到了,你那颗忠于大汉的心。你能给柳大华脱罪,说明你看透了很多,知进退朕就不过多教诲你了,你皇长兄在云州做的很好,下一步就是去征讨西辽。你四弟待在东都就不会再回来了,这次去南都,你也不要回了,明天出行前,去向你母亲道别。另外你也老大不小了,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到南都就迎娶钱家嫡女吧。”
“儿臣遵旨。”
“好了,今天我们父子好好喝一个醉生梦死。”
放下了,放下了,刘桢三天内一直在冥思苦想,母亲所为何意,最终想通了,才主动拜见父皇的。果不其然,父皇等得就是这个,看样子,皇位的确和自己无缘,苦苦追求下去,一定是苦果,既然如此,还是去南都好。
刘桢知道自己去南都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和皇位彻底无缘,为大汉镇守南都,为发展江南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父子两人聊了很多,很多,刘桢明白父亲的苦衷,大汉根基不稳,太子之位不能轻言废立,况且皇太子并无过失,又怎么能够轻易放弃呢?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刘正龙没有讲出来,那也就是自己现在不过四十五六岁,至少还能执政二十年,二十年之后,现在的皇子们,很多都因为年龄问题不适合接替皇位,在他的理想模板中,二十四五岁接任皇位最合适,也就是刘桢等人都不合适。
最后,陛下对刘桢说道:“朕知道,你外祖父是看中了赵鼎之女,想给你做王妃,这对于你没有好处。赵鼎这个人,对朕,对大汉都忠心耿耿,慰人坦荡磊落,他是不会允许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子的,更加不会真正介入夺嫡之争。之所以支持你四弟,那纯粹是文官集团压制军方的一种手段,这点柳阚没有看透,可是你母亲看透了。这次朕南巡,你母亲也一起去吧,江南空气好,适合你母亲生活。”
第二天,天子下旨,遴选部分罪犯跟随海军出海,去海外为大汉建功立业来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