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交战时,王薄要是死了,那必败无疑。
谈判并不是投降,如此一来,显然是最好的结果。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韦韬世大营,这次可真的是“大”营。
这个“大”,不是人数众多,而是天节府文武齐聚于此。
河东道、河北道、河南道、淮南道,这四个方面兵马齐至。
阵容可谓空前绝后,河东道杜如晦、裴行俨、尉迟恭、张青特;
河北道薛元敬、秦琼、罗成、程咬金;
河南道殷开山,还有魏文通已经在赶来的路上。
淮南道岑文本、来整、李旭、张碧珑。
再加上秘密行动的连云水师都督伍豋,以及暗中的闇月司、天罗监。
当然,殷开山算是李唐方面派来监视韦韬世的,其余人马皆是唯天节府马首是瞻。
王薄的回书已经压在了案头。
韦韬世喜上眉梢,开口道:“王薄要割让齐州,对此,诸公有何高见?”
颜师古率先出班,说道:
“殿下,师古以为此乃王薄缓兵之计,巨野本就是我军的囊中之物。
巨野城破,齐州便是唾手可得,何谈割让一说?此乃其一。
其二,王薄以退为进,分明就是想依仗山地险阻来对抗我军,
若论山地战,长白山军可是行家里手,乃是扬长避短之战略举措。
显而易见,这知世郎王薄根本不愿降,还请殿下明见。”
但凡战时劝降,一定会分为主战派与主和派。
这一次韦韬世显然是主和的,原因也很简单,王薄此时不外乎困兽犹斗,眼下也指靠着左天然率领的青兖胡兵勉强维持。
再打下去意义不大,那左天然岂会傻到与韦韬世斗将?倒不如劝降王薄来得实在。
主战派以裴行俨、李大亮、来整等人为主;
主和派皆以杜如晦、薛元敬、岑文本这些文官居多。
当然也有保持沉默的,全看最后的军议结果。如秦琼。
而这一次战争狂热者罗成,倒是出乎意料的跟韦韬世站在一起。
裴行俨率先站了出来,义愤填膺道:
“大王,师古方才所言王薄不愿投降,那便由不得他啦!
哼,什么知世郎,不过山贼尔尔!
大王何必招降于他?老裴愿为将,直逼青州腹地,生擒王薄!”
来整也站了出来,瓮声说道:
“末将以为裴太保所言在理。既然不降,那就打得他投降为止!”
李大亮亦是说道:“王爷,诚如军师所言,长白山军若退入山地,于我军不利。
末将以为当先发制人,各路大军围攻齐州,迫使王薄献城投降!”
韦韬世让众将各抒已见,就是单纯的让主战派说话,因为他只需最后阐述总结就可以了。
秦琼一向追求止戈为武,他不喜欢战争,向往和平。
秦琼不表态,那就意味着罗成、程咬金都不会表态,不表态就是对韦韬世最好的支持。
免得节外生枝,主战与主和双方喋喋不休,让韦韬世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