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直用烧香拜佛的方式,祈祷着全家能有一个好运气。
最近几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说话和动作也慢了半拍。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此,朱友康更加注重,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几千年来,这种植根于炎黄子孙,内心深处的传统美德,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结果。而这每一支根、每一朵花、每一颗果实,正是每一个家庭,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
传承这种传统美德,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朱友康知道,老人的晚年生活,尤其是在医院里住院生活,和孩子们的伺候照顾,有很大关系。
因此,必须把孝亲敬老,伺候老人放在最突出的位置。
他慢慢回忆起老人住院时的情节。
父亲70岁以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除了老年哮喘意外,还有高血压、脑梗阻、便秘、前列腺炎等疾病。
年轻时在村里抡大锤挖石头、背石头、运送石头,身体透支严重。
实行联产责任制后,由于子女多,家庭负担重,姐姐出嫁早,朱友康、友健和妹妹友莲、友梅都正在上学,家里劳力少,父母锄地、收割庄稼等,经常起五更乱黄昏。
特别是伏天顶着烈日锄地,对身体伤害最大。
那些年代经济条件很差,又吃不好,长期劳作,积劳成疾,还不到六十岁就开始弓背、哮喘,严重时喘不过气来,后来发展成为肺气肿。
那时朱友康年轻,不懂得什么养生,也不知道告诉老人怎样保养自己,错过了最好的矫正和治疗机会。
现在想起来追悔莫及、心酸落泪。
后来生活慢慢地教会了朱友康,一些养生和疾病预防常识。比如美珠生病住院,给儿子冒雨抢救鼻孔里的石榴籽等活动。
于是,朱友康就试着给老人疗养,确实起到了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
为了防止病情严重发展,朱友康每年都在春秋两季,为老人做预防治疗。尽管这样,父亲的病情随着年龄的增加,还是发展到了肺部严重感染的地步。
每年都得在家里输几次液或进行住院治疗。
近几年又出现高血压和便秘症状,父亲前年10月到去年腊月,由于血压高导致脑梗阻、脑出血,曾先后三次住院治疗。
那年十月份的一天,弟弟友健喝醉了酒,父亲给朱友康打来电话说,有些头晕,朱友康知道不是好症状,很早赶回家里。
父亲告诉友康:“早起穿衣裳还没事,吃饭时右手就拿不住筷子了。”
朱友康二话没说,就赶紧找车把老人送到医院,经查是脑梗阻,因为送医院及时,住院第二天,手指就有缓解了,父亲躲过了一劫。
朱友康看着有说有笑的老人,心里充满了欢乐。
今年的大年初一,朱友康把友健夫妇和侄女,一起叫到老人这边吃饭,爱喝酒的友健,在朱友康的求情下,丽丽允许他跟哥哥喝几杯。
并且丽丽也端起了酒杯,敬了友康哥哥一杯,表示哥哥辛苦了,对哥哥这些年的帮助和照顾的表示感谢。
“哥哥,友健去矿上上班的事,有准吧?”
丽丽被哥哥们劝回家之后,脾气稍微好了一些,但是对于友健能不能出去挣钱还有些担心。
“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
朱友康很坚决的回答,让丽丽吃了定心丸。
饭前朱友康挨家给几个长辈拜了晚年,吃完饭之后,他还要再去拜访几个村里不错的同学和朋友。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多了。
他看着二位老人都好好的,就很放心的把孩子留给老人,跟老人打过招呼后,骑摩托车回到了蓬州县城。
他刚放好摩托车,友健的电话就打来了:“爹从煤炉上栽下来了,大概是中煤气了,浑身无力,上吐下泻,站立不稳,需要马上住院,我已经先打了120。”
“好的,你跟着救护车,我马上就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