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对九郎的谨慎用兵是极为欣赏的,毕竟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军事冒险可是要不得的。
“儿臣结硬寨,收缩兵力于内,子夜发现元景隆扎营二十里外,纳仙儿之谏行疲敌之策,全军则养精蓄锐。”
梁帝苍眸闪烁,窥破他言外之意,遂出言点破:“刺探军情、疲敌扰敌,典签府所长也,仙儿乃典签府济阴主事,有调度之权。”
梁帝并不追究九郎变相调度典签府之责,把话挑明了,既是安他之心,也是暗示他可以照此办理。
萧绍瑜心领神会,突然感到:父皇对我不是一般的好啊。间接授予他调度典签府济阴分部的权力,这可是至今无人享受过的,包括太子。
越是如此,萧绍瑜愈发表现得乖巧,继续如实讲述:“翌日清晨,元景隆含愤率疲师来攻,儿臣率军逐步抵抗,鏖战一日后趁魏军疲敝、军心涣散,命叶参军率主力主动出击,一举败之,追杀二十里。”
梁帝拍案激赞:“好!九郎战机把握精妙,济阴杀将不负勇悍之名,实大梁之幸、朕之幸也!”
“父皇谬赞,儿臣侥幸尔。”萧绍瑜努力展现自己居功不傲的一面,不遗余力的自我形象公关,他认定太过骄傲是不会得梁帝喜爱的。
南梁这片繁花锦簇的五千里江山,更需要的是一位持重储君,太子狂傲、嚣张,他就稳重、谦虚,像照妖镜一般照出太子的丑陋与不堪。
接下来,按照正常逻辑,梁帝应该有所表示了,这么大的战功绝对值得重赏一番。
“你在济阴大搞军制改革,还擅自创建了预备役制吧!”
忽然,梁帝龙颜变得异常阴沉,苍眸酝酿寒光,沉声说道。
萧绍瑜一抖索,当即跪俯,心中已是一片惨淡,自觉梁帝这是要治他的罪了。
我还是步子走得急了,触碰了父皇的底线。
见九郎惧怕如斯,与领死无异,梁帝却是突然哈哈大笑:“预备役制,有藏兵于民之效,改革军制更便于指挥调度,此战便是明证,朕心甚慰,哈哈。”
萧绍瑜不敢置信的抬头看向御案,仍以恭谨之态跪俯,不敢造次。
渐渐收住笑意,梁帝语重心长道:“然不合于法,表面上你还是要遵从大梁军制,暗地里嘛,朕看不到,也听不到。
另外,此役之后,朕准济阴兵额增加一倍,朝廷按一万人编制发放粮饷,算是对你此战之功的嘉奖吧。”
萧绍瑜有种坐过山车的感觉,刚刚还是代罪之身,现在竟然有大笔空饷可拿。
他走的是精兵路线,即便待遇高于其他梁军,按一万人编制发放粮饷也是有大大油水的。
日后扩军有了粮饷保证,目前则可将多出来的部分用于储备,存粮越多越有利于推行粮本位制。
他隐约意识到梁帝似乎是在扶植他,但吸取这次的教训,他还是决定少触碰梁帝的底线为妙。
“儿臣深感愧疚,无颜面对父皇,自请降爵以赎罪。”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与中护军萧公锋达成粮谷交易。帝觐见高祖汇报战况,惊惧之下,自请降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