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现在买期货很挣钱,所以决定购买一批黄铜期货。
但她不知道,期货是要交保证金的,涨跌超过百分之二十就要平仓。
娄晓娥买进了五十万港币的黄铜,结果正遇到黄铜价格大跌,她的期货合约跌了一半,娄晓娥只能挥泪斩仓出局。
娄老三跟着李汉祥,认识了牡丹电视机厂的厂长,说现在电视机热销,国内的电阻和电容都脱销了,如果能从香江采购一批,肯定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
娄晓娥听说后大喜过望,打听了一下,电子配件现在真的很挣钱。
她从香江周围的小厂进口了一批高性能的电阻和电容,以为国内没有。
娄晓娥来到四九城,找到牡丹电视机厂,以为能打捞一笔。
牡丹厂的总工看了一下样本,皱眉道:“娄女士,你这些电阻和电容,都是七十年代初期生产的次品,根本不能使用。”
娄晓娥道:“怎么可能,你们是不是看错了?”
总工道:“你要是不信,可以随便拿万用表来测。”
娄晓娥拿着万用表,十分懵逼,根本不懂万用表怎么用,
总工很是无语,道:“娄女士,电子元器件本身虽然不很复杂,但也需要一定专业电工知识才能做这种生意,我觉得你以后还是不要干这个了。”
其实这类低端电器元件,酒仙桥电子城就能造,并不稀缺。
娄晓娥吃了一次亏,还没有吸取教训,又进口了五十台苹果电脑,想卖给轧钢厂画图室。
本来这是个很好的计划,傻柱也告诉了厂长,厂长知道甩掉图板,用电脑计算和制图是未来潮流,听说十分支持,所以批准了采购计划。
娄晓娥很是欣喜,跟厂里签订了采购合同,规定在一个月内交付。
但娄晓娥没有外贸经验,签完合同才知道,现在苹果机十分抢手,供货方已经反悔了,加价百分之三十给了别人,如今也没有现货,而且耍起了流氓,如果娄晓娥打官司,那就连定金都不退了。
娄晓娥也是傻楞,很快去请了一位律师,但律师说,这种跨国官司三四年都不见得能开庭,即便赢了也是五年之后,等五年以后,即便是新电脑,因为更新换代,也会成为一堆废铁。
娄晓娥没办法,只好放弃起诉,将钱要了回来,另外还要赔给轧钢厂百分之二十的定金。
经过傻柱求情,厂长同意只赔付百分之十。
娄晓娥十分心疼,娄老妈更是挑唆,说傻柱不愿意帮她,也不让傻柱看何晓,
所以娄晓娥没办法,离开了四九城,回到香江寻找机会去了。
闫解成和于莉莉,几个月前,就盘下了傻春和她弟弟赵素觉的饭馆。
这俩人请来闫埠贵来谈判,闫老师不负众望,算计的很精密,少给傻春和赵素觉一千多块钱。
其实这里电视剧是不靠谱了,四九城在八十年代根本没几家私人饭馆,比较有名的就是马兰拉面,还有紫光园,都是西域风味。
而四九城私营饭馆,主流的是常见的京菜馆,比如大鸭梨金百万一类,套路基本就是川菜加烤鸭,加上个别的其他菜比如松鼠桂鱼,菊花鱼,东北大拉皮一类,是接近九十年代中期才出现的。
原因也不难理解,八十年代工资很低,多数人还没到下馆子的经济实力。
而且那时候四九城才多大点,南二环北三环外就荒得一批,而城里那么多老字号扎堆,像淮扬府、峨眉酒家都搬到二环外了,哪还有私人饭馆的空间。
像闫解成、娄晓娥开饭馆,只有九十年代一批人先富起来,成功举办亚运会,四九城扩大面积后才有可能,大致和面的出现在同一个时期。
甭管怎么说,现在闫解成的饭馆开业了,噼噼啪啪放了阵鞭炮,于莉莉在门口招呼客人。
闫解成生意不好,邀请傻柱来当厨师,傻柱经不起诱惑,停薪留职去闫解成那里上班。
闫解成一个月给傻柱开两千块钱,这就更夸张了,别说80年代初了,就是90年代中,这在深城也算是高工资啊!
电视剧里这应该是后来才流行的包伙制,
因为闫解成不懂做饭,所以把食堂干活的事全承包给了傻柱,相当于傻柱包工,因此这两千块钱其实是全体厨师的工资,
至于到底雇多少人,每人开多少钱,都是傻柱说了算。
不过八十年代的老板,很少这样的,一般都是夫妻店,饭馆这行谁都知道,外行是开不起来的,即便开起来,也纯属给大厨当装修工,迟早得转给大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