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
此时朱元璋将目光看向了李临渊。
“此事事关重大,科举考试关乎着我大明之国运,若是改革起来,必然非常麻烦,不知李爱卿可否有什么主意!”
四时朝堂上的官员听到之后都走了这种眉头,即便是那些少壮派的也是如此,他们只是觉得如今的科举考试的模式实在是太过于僵化,这使得许多并没有多少本事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同样能拿一个不错的名次,相反那些实力还算是不错的人,却没有这么好运气了。
但是具体该怎么做,一时之间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样。
朱元璋看着朝堂上的这些官员没有任何的主义,不由地叹了一口气,一脸希冀地看着李临渊。
之间这个时候,李临渊仔细的思考一番,改革的事情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何况如今儒家的力量还是非常的强大,如果这个时候全面针对儒家的话,那么必然会受到他们的警惕。
一旦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开始捣乱的话,以李临渊如今的实力恐怕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止得了。
到那时必然会兴起一阵的腥风血雨,所以。
李临渊打算采取温水煮蛤蟆的办法,对于这些儒学之人也不能够一棍子打死。
否则的话,一旦他们全部撂挑子不干了,整个大明王朝从内而外地都会出现瘫痪的情况。
这个时候李临渊想了想说道。
“俗话说的好,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分科取士!”
朝堂上的官员听到之后顿时满脸的古怪,他们也曾经听说过,在唐朝的时候自己可是变分为进士科和明经科。
一般来说想要考明经科的,只需要加那些儒家的经典背得滚瓜烂熟,并且能够理解里面的意思,可以做到教书育人便足够了。
但是要考进士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这些经典之外,还需要懂得一些。
治理国家的治政方略以及策论。
虽然每一次选拔上来的人数并不是特别地多,但是全部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然而等到后面之后,随着理学的兴盛,如今的科举考试当中,理学的知识则是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一大部分。
而对于真正的策论和治国方略,只有在真正殿试的时候才会有较大比重的体现。
可是不管怎么样,这些人已经取得了进士的资格,只不过名次稍微低一点罢了,并没有多少的影响。
这也是导致了如今儒家所选出来的一些秀才举人,根本就不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
如果李临渊所提供的方案真的是向这方面靠近,倒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地方。
总归也算是给他们儒家留上一丝脸面了。
朱元璋显然对于李临渊提出来的方略非常地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