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 >第二二五章 晶圆代工

第二二五章 晶圆代工(1/2)

 推荐阅读:团宠弃妃财迷宝宝修仙:我能改造资质化学式山野医香直播电锯雕唐僧,手抖吓坏网友真君请出山开局我变身刑天铠甲英雄救美八零乖乖女:重生办厂当首富全民:不是吧!我一个剑士直接开天门了?超神:科学成神穿书之我死后,师尊她以杀证道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IC产业简单粗暴划分,就两个核心环节,一是设计、二是生产。

其实到了后世,随着IC制造需要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走IDM路线的半导体大厂也越来越少,大部分的企业都放弃了自己生产,而是转向与台积电这样的代工厂进行合作。

后世全球半导体产业那种格局,其实是全球整个半导体产业被整合成了一个产业链,然后进行产业分工后的结果。

FABLESS模式能够盛行起来,是建立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相互配合的基础之上的。

这也是为什么到后来,台积电、中芯国际这种专业代工厂,地位越来越高的原因。

半导体是工业的一个重要门类,既然是工业是必须以制造能力为基础的。

80年代,是全球化的高潮期,全球化说不上是灯塔的阴谋,更多的是国际市场融合过程中,逐渐演进出来的结果。

但客观上,全球化是从西方世界开始的,然后逐渐吸引了内地、毛熊的融入。

灯塔是整个西方世界的带头大哥,无论是在科技还是资本上,灯塔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也很自然的就是灯塔几乎掌控了所有的重要产业链。

以灯塔一贯的尿性,这种被灯塔掌控的全球性产业链的话语权,也就成了灯塔掌控全球经济的重要工具。

一旦有人想要摆脱灯塔的控制,灯塔就会想办法把这种不听话的,踢出全球产业链。

80年代,其实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刚刚开始整合,逐步进行分工细化的时期,远没有形成什么明确的产业格局。

英豪公司是注册在香江的,主要的市场也是在国际市场,此时英豪说什么另起炉灶,撇开灯塔,自己搞一套产业链,那是纯粹扯淡。

陈兵要的,是在这个正在逐步成型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尽量卡住更多的关键位置,提升英豪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

英豪现在在国际产业链中,嵌入的越深,卡到的关键位置越多,将来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强。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是互相依存的,未来灯塔如果真与内地,重新走到了残酷的产业竞争局面,灯塔想要对英豪下手,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高。

而英豪如果需要依靠内地的市场,摆脱对灯塔的依赖,走类似华为那种自力更生之路时,困难也就能够更小。

这就是过去几年,英豪在半导体产业布局,非常庞杂,四处都要插一手的原因。

英豪过去几年,不仅通过收购和自建工厂,成功掌握了比较先进的制程工艺,拥有了十座半导体工厂。

而且,英豪在几个重要的IC品类上,也已经进行了很大的布局,在IC设计上同样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早在1981年,英豪甚至刚刚开始准备进入计算机行业时,陈兵就已经组织了一个团队,在研发图形处理技术,而这个方向的最终指向其实就是GPU,后世人工智能的算力基础。

1982年,英豪就建立了通讯实验室,将通讯确立为英豪最核心的产业,这个通讯实验室中,也已经在组织团队,研发各种通讯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

1983年,陈兵又借邓教授之手,提前发表了闪存的论文,成功引起了INTEL的注意,现在正在与INTEL联手进行闪存产品的开发。

去年,陈兵又设立了赛思灵,抢先发布了FPGA产品,在这个重要的赛道上独家率先起跑。

而陈兵跑去腐国收购A公司,其实真正的目标,就是他们下属的那个CPU研发团队。

后世大名鼎鼎的ARM架构,可是占据移动设备CPU市场九成的市场份额。

别看英豪一直没有去碰触INTEL的核心CPU,那不过是因为陈兵需要INTEL替他做挡箭牌罢了。

陈兵不可能一个人与所有的对手展开竞争,那会在产业中没有朋友的。

PC的CPU是陈兵战略性放弃的领域,但陈兵在精简指令集的CPU方向、FPGA方向上都已经发力了。

这些其实都是在提前抢占INTEL的未来道路,而且陈兵掌控了WINDOWS操作系统,其实在PC领域里,也有了与INTEL进行对话的足够话语权。

陈兵的野心很大,在半导体产业链上只要能参上一脚的,他全都想要。

但“全都要”,也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搞一搞就可以的,而是必须要分清主次。

IC设计其实本身是有封闭性和内敛性,更容易向某一个分支的市场,进行深入,却并不容易进行横向的拓展。

因此IC设计,注定是无法作为,英豪半导体产业整体布局核心的。

这个核心只能是IC制造,陈兵早就做好了以生产制造为产业核心的准备。

否则他也没有必要在去年的时候,就去挖张汝京这个建厂高手,更不需要一个个去挖角所谓的台积电六骑士了。

对于英豪半导体的布局,陈兵其实是一直有全盘规划的,这次就是准备借今天的机会,将自己的规划与半导体管理团队进行全面的沟通。

陈兵在白板上画的图很简明,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很清楚,就是英豪要以IC的生产制造为核心,将现有的半导体布局都串联起来。

陈兵退后几步,让下面的诸人能够看清白板上的图示,同时开始继续讲解起来。

“按照我的想法,未来我们英豪的半导体业务,是必须以生产制造为根基与核心的。

至于向上游去拓展半导体设备业务,包括这次邀请诸位来,与内地的上游厂商进行全面交流,其实就是为了积累生产制造的核心技术,尽量全面掌控生产制造环节。

因此,从整体战略上来说,英豪涉足的这些半导体上游领域,其实都是生产制造这个核心的附属,是为我们生产制造进行服务的。

至于我们的各种IC产品,就是在我们这个生产制造平台上,所凝结出的果实。

未来我们的生产部门,诸多IC工厂,将是我们集团半导体部门的主体部分。

而那些进行IC设计的一个个团队,将围绕在这个主体周围,去各自独立运营。

打个比喻,在我看来,我们的制造部门就类似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

那些半导体设备等方面的投资,实际是为了给这棵大树松土施肥。

而那些IC产品,就是被嫁接在这颗大树上的一根根枝条,这些枝条上能够结出繁茂的果实,依靠的就是这棵大树能够提供的营养。”

陈兵讲的话不长,却很清晰的讲出了他对整个半导体业务的布局逻辑和脉络。

陈兵的逻辑,说不上是绝对正确的路,但却是代表了陈兵为英豪确定的发展路线。

陈兵选择的这个发展路线,并不是陈兵自己臆想出来的,在陈兵前世的历史中,是有学习原型的,这个原型就是对岸的联电。

联电其实才是对岸半导体产业的起家根基,只是后来被积电后来居上超越了。

但千万不要因为,联电没有台积电名气大,就小看了这家企业。

台积电固然是凭借全球第一半导体工厂的身份,取得了超强的国际产业地位。

但联电对对岸半导体产业的影响,是完全不能忽视的,从联电分化出来的一系列IC设计公司,可是撑起了对岸半导体产业的半壁江山的。

联电被台积电后来居上,不代表联电全面发展的策略就是错误的。

联电被台积电超越,更大的原因在于,联电选择的这个策略,其实难度更高。

而联电的管理团队、背后的股东,没有足够的能力,将这种策略真正推进到位。

联电其实在很多方面,与内地自建的一些半导体企业是很象的,都是那种受到本土派掣肘严重的企业。

举一个例子。

三星在半导体领域的崛起,是以所谓“逆市扩张”的策略,最为着名的。而联电却曾经实施过完全相反的策略。

在某一次半导体行业的低谷期,原本已经在股市上完成了增发,聚集了大量资本准备扩产的联电,因为行业遇冷暂停了扩张。

更夸张的是,联电并没有等待行业转暖之后,再去继续扩张,而是进行了减资操作,将已经汇聚起来的资本,又返还给了股东。

对于半导体这种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的行业,减资操作不说是匪夷所思,也绝对是极为稀有的。

当时联电的这波操作,可是受到了它的股东,还有诸多对岸股市投资者的盛赞,将联电的管理层评价为,肯为投资人着想的优秀管理团队。

那时候联电还与台积电并称双雄,并没有真正分出高下,但联电的这波操作,事后来看,其实就代表了他们管理层在进取心上的不足,最终被台积电逐步超越也就十分合理了。

陈兵为英豪选择的是类似联电的道路,但陈兵对英豪掌控力、进取心,都是联电的老曹不能比的,更不要说陈兵还是重生者,有着更加雄厚的依仗和底气。

企业经营中的所谓战略,很多时候,是根本没有什么对错之分的。

管理层所作出的决策,其实就是一个选择,只是看有没有条件和能力,将这个选择完美的深入执行下去。

陈兵选择的这个发展路线,在如今的英豪半导体业务部门中,也是很容易获得团队全力支持的。

英豪的半导体业务管理团队之中,搞生产制造出身的人占了绝大多数。

他们对于陈兵将生产制造作为半导体产业布局核心,自然都是举双手双脚的赞同。

赵建康与虞博士是半导体部门的领导者,他们同样也是搞生产制造出身,对于手下技术团队的倾向性也很了解。

陈兵讲完之后,两人低声的交流了句,虞博士就站出来表态了,

“陈总经理,您这么一讲,对于我们英豪半导体业务的布局,就彻底清晰了,对于您的这个思路,我和赵博士是坚决支持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