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解决的,也给予解决的期限。
一个个臣子汇报着,汇报的时刻,简明扼要,丝毫不拖泥带水,整个过程稳定而有序。
秦王在听着汇报。
在旁边的书吏,笔墨在快速的记载,记载速度很快。
很快的,汇报工作完成了一大半。
就在这一刻,王绾上前道:“大王,乃是秦王。可在不久前,却是册封太子扶苏为燕王?试问一下,天下可有王者册封王者的,臣以为这大大的不妥当。到了现在,大王承载着祖宗的伟大业绩,在不久前灭亡赵国、韩国、魏国、燕国、齐国等,天下畏惧。”
“这样的功绩之大,已经超越了历代的秦王,也超越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等不及大王。就是七百年前,周文王强盛周国,周武王灭亡纣王,建立的土地,拥有的人口也不如大王。”
“在倒退上千年,商汤的伟业,也不如大王。”
“大王呀,伱的功业之大,德行之广大,唯有上古时代的圣王,唯有三皇五帝,唯有大禹治水可以媲美一二。”
“臣以为,秦王的名号不足以,彰显大王的伟大业绩,需要更改新的名号,显示大王的业绩。昔日的时刻,秦国号称是西帝,可后来迫于压力,只能是取消了。臣以为,大王当恢复昔日的帝号,称呼为秦帝,或是西帝!”
说着说着,直接跪下来,神情激动。
众多臣子听着,立刻心脏暗自骂着,老不羞。
本以为,王绾也是一个刚正的臣子,可没有想到,也是一个马屁精。
此刻,疯狂的拍秦王的马屁。
众人心中骂着,可暗自羡慕着,为何最先开口的不是我。
李斯心中咯噔一下,我说话迟了一步,早知如此,还不如提前开口。
李斯上前道:“御史大夫,言之有理,秦王的名号的确不足以承载大王的伟大业绩,只是区区的秦帝,也不足以承载大王的伟大业绩。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王的地位下降。”
“君上的业绩,已经超越商汤,若是用商朝的“帝”,岂能显示出威严!”
昌文君上前道:“君上,廷尉说的有道理呀。上古时代,有着三位圣明的皇者,分别为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
天皇伏羲,演化了八卦,编写易经,又是筑土为城、定都宛丘,分封百官、划地而治,定制度、作书契,伏羲又是发明渔网,驯化野兽,发明陶埙、琴瑟等,为华夏之始祖。”
“大王也是善于发明,发明了曲辕犁、龙骨水车、望远镜、改变炼钢术,熬制白糖,改良食盐等,这与天皇伏羲,何其类似。”
“大王,当称为天皇!”
秦王政脸色不变。
天皇,怎么有小日本的味道。
就在这时,又是一个臣子说道:“昔日的时刻,地皇神农氏,尝百草,为民众治病。大王也是怜爱民众,召集医者编写了《赤脚医生手册》,设立医学院培养了大量的医者,底层的贫民也能看上病;又是发明了保温箱,减少了婴儿的夭折率,昔日的时刻,秦国每年出生三十二万婴儿,就是有十六万夭折而去。可因为大王重视医者,现在夭折的孩童降低到了五万多,甚至是更少!”
“大王,好似神农,当尊称为地皇!”
“不对,不对,三皇当中,泰皇最为尊贵,大王当称称呼为泰皇!”
“泰皇,泰山之皇,大王叫了泰皇,是不是要去泰山祭祀。要祭祀,也是就是华山!”
“泰皇,又叫人皇。可大王获得九鼎之后,就是为天子,天子为天帝的儿子,鬼神皆是畏惧天子,可人皇只是人间的皇者,不好!”
顿时,双方争吵起来。
相同的,就是秦王的名号不好听,逼格太低,无法显示伟大的功业,当舍弃。
可具体改叫什么彼此争吵起来。
有的是叫秦帝,有的叫天皇,有的叫至尊,有的叫泰皇,看似争吵叫什么,可本质上把秦王政的功绩,又是重新说了一次。
秦王政听着,微微皱眉。
你们这也太吹我了!
用后世伟人说得好,人民才是真正英雄,才是历史的缔造者,而不是所谓的帝王将相。
没有秦始皇,也有楚始皇,也有赵始皇,可不变的是人民缔造了一切。
况且,当年若不是父亲英年早逝,可能父亲秦异人也能灭掉六国;若是弟弟成娇,成为秦王,也能灭掉六国。
秦王政,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不可代替的。
众人还在争吵着。
秦王政却是站起身来,说道:“退朝!”
说着,转身告辞离去。
……
朝会结束了,可关于秦王要改变称呼,利用新的称谓,却是成为热门话题。
众人在争论着,秦王叫什么为好,反正秦王是不适合了。
此刻,在后宫当中。
秦王政,正躺在王后芈倩的大腿上,正在闭目养神。
芈倩不解道:“大王,我觉得秦王挺好的,改什么名字呀?那群臣子不想着好好处理政务,就是想着瞎折腾,想着拍马屁!”
秦王政叹息道:“不只是拍马屁,更是道统之争?”
芈倩说道:“道统是什么?”
秦王政说道:“简单而言,就是谁当君王,为何能成为君王!仲父吕不韦,卫缭等,才略十倍于寡人,可为何我能当秦王,而吕不韦,卫缭,无法成为秦王!”
芈倩说道:“大王有先王血脉,有着嬴姓赵氏的血脉。”
秦王政问道:“为何我能成为秦王,而成娇无法成为秦王!”
芈倩说道:“大王是嫡长子。”
秦王政问道:“为何贵族高高在上,可以享受美女、美食、食邑;可底层的黔首,只能是辛苦下地干活!”
芈倩说道:“只因为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秦王政叹息道:“这就是道统。夏朝称后,商朝称帝,周朝称天子!,仅仅是名号的变化吗,不只是如此,更是道统的变迁。”
“相传,大禹治水之后,帝舜将中原地区封给了他,于是大禹被人称之为夏伯。大禹治水有功,有了“得地之道”,而“后”又指地神。所谓皇天后土,就是天与地,因此大禹就被看成地神化身,于是就有夏后氏之说。”
“从此之后,王位世袭,再也没有禅让制!”
所谓的禅让制,也只是儒家编写出的政治谎言而已。
哪有什么贤明君王让给贤明的臣子,温情脉脉。有的只是年轻的部落战士,击败年老的部落酋长,成为新的部落酋长。
哪有什么共天下,有的只是我的拳头大,我就是部落酋长。
所谓共天下的时代,本质是强者为尊,谁拳头大谁就是老大,看似天下为公,其实混乱无比;而家天下,却是变为血脉传承为主,靠着血脉传承,建立的一个个宗法制家庭,维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性。
儒家说的,夏启改变禅让制变为世袭制,把共天下变为家天下,似乎在赞美上古圣王贤明。
可聪明的君王知道,这是是假的。
可即便知道是假的,也不能揭穿这一切,反而要尽量去圆谎。
因为否定上古圣王的圣明,就是否定君王王位的合法性,否定贵族高贵的地位。
君王们只能点头说对。
可承认了上古天下为公,承认了共天下的美好,承认上古圣王的美好,君王是不是要向圣王们学习,是不是要与士大夫,与民众共天下。
君王只能说是。
儒家这一点上,相当于在君王的脸上打了几个耳光,君王还的点头说打得好,打的对。
这就是道统的力量。
韩非就是率先质疑三皇五帝,质疑他们并没有传说当中的圣明,结果死在牢狱当中。
历史上,那位始皇帝也是相信了韩非的旨意,然后打大秦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