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资明 >第九十章

第九十章(1/2)

 推荐阅读:娱乐:前女友热芭,开局百万炒股咸鱼的成长之旅我在水浒招贤纳士四合院:开局拿下秦淮茹失语者在霍格沃茨相亲当天,我闪婚了千亿富豪华娱2000,大唐诗仙!人在泽塔:云养怪兽万界大乱斗:鸣人VS斗罗唐三!福宝三岁半,五个舅舅团宠我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第89章

正德皇帝本身就是重感情的人,见母亲那副表情别说心中多不是滋味了。

正德皇帝这时候才明白自己这一无意的举动多伤母亲的心。

张太后倒也不是因为正德皇帝这件事有多伤心,这幅令正德皇帝不忍直视的表情一半是装的,一半是真情流露。

伤心是真的有些伤心,但张太后做出如此难受的表情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劝说自己而广纳嫔妃。

张太后是一个奇怪的女人,

明明自己当皇后的时候对弘治皇帝可能接触到的一切女人都严防死守,

如今自己儿子登上九五之尊的皇位了,自己却希望儿子多娶一些女子传宗接代。

明明是个人都讨厌自己的伴侣被其他人分享,但华夏的父母却乐于见得儿子有三妻四妾。

喜欢儿子妻妾成群的根源也无非是人类对生殖、对基因传播的渴望。

“朕并没有不满于母后提供的人选。”正德皇帝赶忙说道。“朕只是……只是……”

正德皇帝一下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和母亲解释了,

自己总不能实话实说吧?

如果正德皇帝真的说出:“朕就是不想找妃子,还恨不得把全天下女人都送给王资盯着王资一举一动。”

那才真的能把张太后气的昏迷过去。

这点分寸正德皇帝还是能把握的住的。

正德皇帝眉头一皱,脑袋瓜子一转就想出了如何回答母亲。

正德皇帝也换上一副语重心长的表情向张太后说道:

“母后有所不知,这锦衣卫百户王资就是当初京师内人尽皆知的王大善人。”

“他有一结发妻子已经与他成婚三年之久了,却还未有一子。”

“朕还特意派遣御医考察过王资夫妻的情况,御医说王资发妻宫寒不宜产子。”

“王资又深爱他的妻子,以‘糟糠之妻不下堂’为由头不肯废妻纳妾。”

“时间短了还好,若是时间久了,那就容易出乱子了。”

“假设天下人知道如此善人却久久不得子,届时天下人定然说是由于朕的问题,才害得京师善人不得后人。”

“况且此人与朕也颇有私交。”

“此人平日里极其节俭,朕昔日赏他几件衣裳他都能打上补丁穿着许久。”

“他的所有俸禄与其他的全部收入都用于京师外的那片流民安置地上。”

“于公于私朕都不希望这般有勇有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心为民之人却落得无后的下场。”

“朕每每想到这般臣子却长年无子,而那些为祸一方的狗官却纵情声色就胸痛头蒙。”

“所以朕才在看见了如此多的优秀民家女子后,第一时间就想将这些女子全部封赏给王资。”

“实在是朕过于心急了,只为了大明善人的身后事却忘了母后再这方面下的辛苦。”

被正德皇帝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张太后,一时间也不知道面前这难得正经的正德皇帝到底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王资这个百户张太后也是有所听闻的,

王资干的具体事情张太后可能不太清楚,但是前段时间在京师里闹得沸沸扬扬的流民安置点之事张太后还是听说过的,

大明自建国以来,

不对,是华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

王资是地朝第一个真真正正的做善事的商贾,

如此异端的商人,久居宫中的张太后当然也有所听闻了。

更何况之前王资为了拯救大宦官刘瑾还特意在宫中散布过一些绝世杀局的消息,

张太后经过正德皇帝的提醒也想起了王资这号人物。

“陛下先前多次出宫,就是找这个人吗?”张太后向正德皇帝问道。

“是的,母后你是不知道此人特殊之处。”正德皇帝连忙说道。“大隐隐于市都不足以描述此人的清高之行。”

“陛下倒也说的没错,一名如此心善之人却久婚无子,难免会引起小人的流言蜚语。”张太后有些明白正德皇帝的“苦衷”了。

毕竟这是正德皇帝从小到大第一次对着张太后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身为母亲的张太后一时间也被正德皇帝的表演所欺骗了。

母子二人本应该是相互坦诚相待,

却因为这纳妃生子之事互相向对方表演起了善意的谎言。

张太后是本着希望正德皇帝传宗接代去善意的骗了一下正德皇帝,

正德皇帝是怕母亲因为得知真相之后一口气缓不上来直接背过去,才善意的骗了一下张太后,

为了结婚生子之事而母子互骗真是华夏的传统美德。

张太后这时候也自己脑补明白了正德皇帝为何要特意提出了“圣婚”一词了,

“圣婚”就是为了帮助王资绕过《大明律》的规定也可纳妾。

王资之前在京师皇城根下设立大粥棚,安置了数万流民,

这件事闹得顺天府甚至周边地区都人尽皆知,

若王资结婚三年还未有一子,那不是相当于告诉天下人做善事的结局就是无后吗?

这不单单是在打击天下善人的行善之心,

更是在打朱家天子的脸,

朱家老四的天子后人治下的善人竟然落得了无后的下场,可见这天子有多么不得人心,还是得找建文帝一脉保证大明的长治久安。

这件事要是没闹大了还好,要是真闹大了,过几年要是王资还没有后人,

天知道到时候会有多少建文之后或者其他有反意的人,站出来与正德皇帝唱反调。

张太后自己脑补想通了这一切后,点点头说道:

“是本宫多虑了,若真是为了这种天家形象之事而急于为此人纳妾的话,本宫也能理解一点陛下为何如此书写诏书了。”

“但陛下也不可直接盲目的将所有女子都封赏于此人啊。”

“陛下有所不知,这些女子皆是本宫结合陛下面相所特意挑选而出的良家女子,且能随意封赏给一介锦衣卫?”

“若陛下真想给这名锦衣卫赐下婚配,也应该由人考察王资的面相八字,寻找最适合与他婚配的女子。”

“母后说的对,朕不该将这些女子全部封赏给王资做妻子。”正德皇帝也顺从起了母亲的说法。“刘伴伴,帮朕把圣旨拿来,朕改上一番。”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