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农历一九八三年腊月二十四,南方过小年。
刘德秋家并不因为过小年而不摆摊,相反,刘淳早早就到了自行车销售点,他把组装好的自行车推出来摆放好后,拿出一支烟,脸上带着微笑,吸了一口烟后,缓缓地吐出来。
家里存放的自行车只有一千多辆了,心中的石头早已落地,加上这些天自行车零售量也在增加,他不得不佩服儿子的“市场调查”,儿子说,今天过小年,下午不摆摊,上午应该还有人来买自行车,他想着多零售一辆自行车可以多赚十多元,当然不会放过这赚钱的机会。
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着过往的行人,有没有人买,心里倒也不急,上午只是守着摊位,并不用组装自行车,这样悠闲的日子也是难得。
学校和部分单位已经放假,加上又是过小年,过往的行人很热闹,加上时不时地响起鞭炮声,空气中已经开始飘荡着年的味道。
这些鞭炮声稀稀落落,零零散散,都是小孩子在玩耍鞭炮,偶尔也会传来阵阵的鞭炮声,那是卖鞭炮的生意人在现场“广告”,刘淳听着鞭炮声,心里有个想法:发财了,这次过年应该多放鞭炮!
想起以前过年总是买一挂鞭炮,点燃之后就祈祷着:“今年平平过,明年买马坐”,盼望着来年能够过上好日子。
现在,真的过上了好日子,不会舍不得买鞭炮的几个钱了,一定要图个热热闹闹。
县城虽然没有乡村里那么讲排场,过年放鞭炮还要比赛一样,争一个高低。
听妻子说,她娘家有两户人比赛,不知道放了多少鞭炮,此起彼落,两户人家为了把对方比下去,花费了上百元,他们认为,比过人家,来年就会大发。
刘淳虽然不信这个,但是,有钱了,图个热闹,还是可以的。
正想着,有人过来买自行车了,他把思绪拉回来,给来人递过一支烟:“过年了,买一辆自行车,也给家里增添更多的喜彩。”
“是,是,正是这样想的。”来人接过刘淳手里的烟,笑着说。
很快,一辆自行车成交,刘淳看着来人推着自行车高兴离开,心里不由道:德秋这小子,怎么对人情世故把握得这么好?县城里果然有人为了给过年增添喜彩而买自行车,这两天来买自行车的人,都是这样的心理!
这个上午,竟然零售出了9辆自行车!
吃中饭的时候,刘淳笑看着刘德秋说:“德秋,上午我卖了9辆自行车,这么好卖,我想下去还去摆摊!”
“爸,下去别去了,好好休息吧。过小年也是过年,人家下午也开始忙年了,急于想过小年增添喜彩的人,上午早买了自行车,下午不会有什么人买自行车了,明天再开始摆摊吧!”
“摆摊又不累,当我在那个地方玩就是了,多零售一辆自行车,可以多赚十多元!”
“爸,您不是说了,钱够花就行,没有必要那么赶吗?”刘德秋笑着说。
“你……这是什么话?我反正没事,这个只会赚钱,不会亏本,我摆摊又没有半点风险,在家反正没事,我多赚点鞭炮钱也好!对了,德秋,今年过大年的时候,鞭炮一定要多放,我们家放的鞭炮不能比周围令居的少,要不,人家以为我们赚了钱还那么小气!还有,图个热闹!”
“爸,这个事你交给我办就行了,我保证,过大年的时候,没有谁能够比得过我们!我给您争一个第一,好好地给您长长脸,行了吧!”
刘德秋看着刘淳,很是轻松地笑着说。
“好,你可给我记住了!一定要第一!”刘淳有些孩子气地说。
“一定。爸,下午你还是休息算了,别去摆摊了,下午自行车销售量真的不行,人家下午正要购物,也是购买一些过小年用的日常用品和吃的了。”
“这个你不管!上午卖了9辆自行车,下午怎么也可以卖个三四辆吧!赚的这些钱,买了鞭炮,你要想怎么放就怎么放,哈哈哈!”
刘德秋见劝不住刘淳,笑道:“好,那就随你了,爸,来,碰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