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市市长怎么想都没想明白为什么自由军会越打越多。按照统计自由军只有一两百人,那次谈判自由军来了接近两百人,应该是他们的全部了。卡车里的炸弹当场炸死了自由军二十多个人,剩下的也几乎都被提前埋伏的军警击毙了。
但是现在自由军不仅又拉起了几百人的队伍,还拉出了自制的大炮,一点也不像是在谈判现场遭到重创的样子。
市长并不是不想组织救援,而是救援队牺牲太大。第一次起雾的时候损失了一大批,之前趁着雾散急忙投进去的救援队也几乎无人生还,现在都没人敢参加救援队了。
虽然有专家提议过给救援队配备防化服,但是受限于空气瓶的容量,行动时间极其有限,解决不了问题。专为核战设计的三防装甲车确实可以开进迷雾区,但是现在各个军区都担心遇到同样的迷雾不愿借出来,能调来A市的只有2辆在博物馆里停了几十年的试验车,也解决不了问题。
还有人提议过向迷雾区空投物资,但是起雾之后别说是还有多少幸存者了,就连哪些避难所还人活着都不知道。有的避难所头一天还能发出求救信号,第二天就没人回应了,盲目把救援物资空投进去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白白浪费掉了。
如果迷雾导致尸变的概率是100%,那么这场灾难就是M国蓄意发动的又一场恐怖袭击,市政府顶多算是能力不足,但是如果迷雾区里还有不少人活着,那么这些人没有得救就是市政府抗疫工作没做好,是重大失职。一个可以算是天灾,不用担太多责任,一个完全是人祸,需要追责,两者性质完全不一样。
不过事到如今说什么都迟了,既然迷雾区内的幸存者已经组织了自由军进行暴动,那么将他们尽快镇压下去就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了。
自由军之所以能畅通无阻,仰仗的就是身后那片迷雾。军警不能深入迷雾,只能把兵力分散在迷雾区边上,但是自由军可以从迷雾区任何地方出击,短时间内形成局部优势兵力。
继续死守封锁线只会加大防御负担,市长下令将迷雾区外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居民强制迁离,在迷雾区外建立了一段缓冲地带。同时为了不让自由军搜刮到补给,军警在撤退时把能用的物资全部带走或是就地破坏了。
有了这片缓冲地带,军警就能提前发现自由军的动向,赶在对方进攻之前调动兵力加强防御。由于缺乏机动能力,失去先手优势的自由军只有吃亏的份,靠近迷雾区的缓冲地带也找不到多少物资,只能暂时缩了回去。
双方相安无事了半个月,就好像自由军突然之间消失了一样。但平静只是表象的,双方都被这场无形的拉锯战压得喘不过气来。
A市的未成年犯罪问题没有解决,甚至愈演愈烈,一伙高中生竟然胆大到打起了枪支的主意。这些学生偷窃枪支被值班警察发现后,竟然开枪打死了他。
被武警包围后,他们甚至一边狂妄地叫嚣说自己是未成年人不会被判刑,一边开枪让武警滚。
“我们不过是想拿两把枪玩玩,搞那么大阵仗吓唬谁呢?”
“你们就拿枪指着我们吧,到时候我们顶多在看守所待两天,反而你们会像滇海区那个副局长一样被抓起来,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