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敢不敢读呀,这不是破四旧时候禁止读的?不知道政策会不会反复?”有人很小声地发出不和谐的声音。
刘青林坦然地说:“1974年国家就说了那都是S人帮想要愚民篡权的阴谋,《论语》是好书,秦始皇那暴君‘焚书坑儒’都舍不得烧了,《大学》《中庸》是论语里的精华凝聚出来的,这些好书里有咱们中国人几千年宗族兴旺、子弟成才的秘密,我们把一切封建的腐朽的都打倒了,现在就该批判地继承好东西;
大家想想,这些都是读书人家小孩十五岁之前读的书,再看看咱们现在的小学课本,小孩子回家就会背‘大苹果圆又圆’,那时候的小孩张口就能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你希望你的小孩子脑袋里装的是家国天下、父母宗族,还是仅仅识几个大字,会被顺口溜呀!”
“这样一比,啥东西好咱们还听不懂吗?”有人旗帜鲜明地表示要读。
刘青林对几个领导说:“咱们从民国时候胡适之进行教育改革之后,教育教材什么都向外国人学习。至今将有六十年了,这六十年应该至少有两代人不曾读过这样的好书,再不读咱们的文化就断代了。
人和小动物的秉性一样,喜欢吃、贪心玩,心里如果不装着家国天下、父母宗族,那就会只装他自己一个,把个人享受放在第一位,就会上不敬老,下不养小,咱们养儿养女,想要老了病了有孩子端碗热汤,就得读这些忠孝传家的书。”
他说的是大实话。
几个乡干部相互看看,就都连连赞同,说:“你家的孩子养得好,足以证明你说的法子是有效的,我们都赞成,就是这背书的奖金是不是太高了,报上去也很难申请到钱呀!”
“这笔钱你们不用为难,是我想出来的招数,由我负责到咱们县的各个单位拉赞助,。”刘青林十分恳切地承诺道。
一个领导说:“这笔钱不会少呀,要是有百十个都背会了咋整呀!咱们县哪里有那么多单位?”
刘青林哈哈大笑,说:“不怕多,真有那么多人才,我高兴还来不及,如果化缘化不出来,我去信用社贷款也得给出这笔奖励。你们只管通知到人。”
“咱们照宝镇和董王庄的都可以参加?不论年纪大小?”
“是呀,什么都不论,这三本书按顺序背诵下来,最多只允许错五处,布告上写得很清楚的背诵要求。”刘青林说着指着告示给大家看。
“你这自出难题,挖窟窿埋钱,到底图的是啥呀?”一个村干部不能理解,急得抓耳挠腮,十分想知道原委。
“大家觉得一家人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刘青林问。
“懒呗!”
“好吃懒做,好赌钱!”……
“很多老百姓很勤快,每个村都有公认的勤快人,他们是不是比周围的人富很多?”
好多人都努力地想,好像并不是这样。
“勤劳可以创造财富,俗话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这两个品质刻到骨头里都不能忘,但一个家里真正贫困的原因,首先是家族族长或者当家人,没有大局观,不能给子孙指出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