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道貌岸然是蛀虫
士农工商,能读书是极为神圣的事,村民们很是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也肯把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祠堂让出来做私塾,供孩子们念书及李先生住宿。
祠堂偏厅摆放了菩萨及简易村老祖的灵位,正厅较大,便作孩子们的学堂,横七竖八地摆放了些参差不齐的破桌椅,后堂有两个房间、一个灶房,是作李先生起居之用,在外院还有一个简易厕所。
学堂内站满了孩子及村民,李先生坐在讲堂上,他是一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两撇八字胡,边缘再往上翘,两只小眼眯着,看起来气定神闲。
村长是一五十多岁的庄稼汉子,因为还算个小领导,看起来比其他村民就有积分威严,看看到李先生时也能说上几句话。
村长道:“李先生,您在我们这简易村教得好好的,怎么就要走呢。”简易村就这个一个读书人,当宝贝供着,怎么说走就走。
李先生慢悠悠道:“各位乡亲,我今年四十有二了,也还想着能再拼搏一番,准备明年春闱进京搏一搏,可得筹备盘缠哪。”直接把话挑明。
“我们村十二个孩子念书,每人每月一两银子,再过几个月先生定也能筹好路费呀。”村长皱眉道。
“是啊,是啊。”一村民咬牙道,“我们每月省吃俭用给孩子凑足束修,若先生真有急用,我们每月可多交一点。”
一个月一两真的是极限,若再多交就得砸锅卖铁了,可为了孩子的将来,只能挺着,再苦再累也不能苦孩子。
“不可,不可。”李先生摇着那把破折扇,“你们也是累死累活凑一两银子,达到最大限度,再多肯定是拿不出来了。”
对这这些村民们的收入水平,李先生是知晓的,所以才需要另外找出路,他自认还是有良知的,不能把人逼太急。
岳承天已到门口,听到他讲这句话,觉着有些刺耳,这是心疼乡亲的血汗钱还是不屑那些血汗钱。
亏乡亲们目不识丁,却极为尊师重道,让这李先生免费住祠堂,还挨家挨户供他吃喝,他竟还不知足,不由心中冷笑,且静观他有何说辞。
村长道:“李先生还真是理解我们庄稼人的辛苦,话虽这么说,可孩子们读书为上,若您走了,他们的功课岂不耽误了。”
“这也无可奈何啊,考期将近,我定也要复习一番,没有更多精力照管十二个学生。而且盘缠也是大事,想来从这简易村到京师,千里迢迢,路上吃宿得花费,这路远了还得要座骑吧,到了京师那花钱可就更多了,京城什么东西都贵,吃住不说,还得结交些朋友给自己开条路,这样算下来得花五百两银子。”李先生五个指头伸出来,相信这些乡巴佬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吧。
果然,村民们听后不由惊颤,所谓的五百两他们纯粹是听说而已,如今再听李先生实说,个个为难惊呼。
李先生又面色作难:“距春闱还有十个月时间,而从此地到京城得走一两个月,所以我也唯有另寻它法找盘缠,正好邻村的林老爷要给儿子请先生,李某不才被林老爷看中,用六十两银子一个月聘请我,所以唯有对不起各位了。”
“啊!”村民们惊呼,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六十两银子一个月,把整个村卖了都拿不出那么多啊。
李先生咳了两声清清嗓子:“各位乡亲啊,实在对不住了,这我也是为前途所逼,若读书之人不能进入仕途,以后还有何望;所以急需要那些银子,我也体谅你们拿不出那么多,因此各行方便,我也唯有离开。”这么无耻的话竟也说得冠冕堂皇,岳承天不由佩服,也唯有这些淳朴的村民这么相信他。
五百两银子进京赶考绰绰有余,应该说只需一百两就很宽裕了,有些穷书生甚至没有盘缠乞讨进京也能赶考,想来他定是想要疏通些关系吧,况在此呆有一年半载,每月十二两,还免费吃住,定也存了不少银子,上京也够了,除非早就花天酒将之地挥霍掉了,并无储蓄,可怜这些村民被他耍得团团转,将他供奉如神明一般。
有些村妇听了还嘤嘤哭泣,求也不是,留也不是,毫无办法。
“这可怎么办啊,这些孩子不就荒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