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站起来,挥一挥马鞭。舞台上的演员、乐手、跑堂都将动作与表情凝固。尚修罗转向观众,大声说:“行人上、下两个部落纯属军事性质,所以,应该接受吐蕃中翼擘三千户管辖,以后,我们将这两改革部落统称为擘三部落!——好了,大家继续看戏。”
咱以最快速度返回令狐书房。
令狐舍人刚刚书写完莫高窟浴佛节进展情况,听见马蹄声,他转回到“色尘”案前,补充道:“……几幅帛画由带翼天女在亚历山大眼前陆续展开,它们的内容依次为:大英雄亚历山大骑乘野马‘宝石’从帝国大道进入塔克西拉、亚历山大接受诸王赠送金冠银币及三千头公牛、各种行业工匠建造亚历山大想象中的西腊风格城市、亚历山大向印度僧人摩诃衍赠送‘宝石’并且有配音‘如果这也是虚空,那么,您应该也能驾驭!’突然,大元帅站起来……戏剧继续演出,亚历山大对罗克姗娜说:‘我死后,在棺材两侧留上孔,将两只手伸出,告诉后人,我虽一生奋战,最终仍空空离去,什么也带不走!’之后,他长叹一声,头倒在一边……”
情景虽然如同梦幻,但咱只能尽量压抑惊恐或激动的情绪,详细报告大元帅。《弥勒会见记》正在演第二节。大元帅专注地看戏。他没有点头,咱不能离开。咱眼睛忍不住望着舞台,但耳朵密切注视大元帅的一举一动。出生在婆罗门家的弥勒聪明过人,拜跋多利为师。跋多利委托他和无胜等十六位同学到中印度摩揭陀国婆萨纳迦山诣见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逐一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弥勒心悦诚服,受戒成为佛弟子。其他同学都得到不同果报。大元帅忽然站起来。咱及时察觉(这是武将世家的特异处,敌人弓箭尚未完全拉开,宋氏家族战将就能够判断其方位和距离)。大元帅示意将这段内容重演,剧情也做如此改变:弥勒更名“尚修罗”,婆罗门家族梵寿更名为“没卢”,释迦牟尼改为“赞普赤松德赞”,十六位同学改为给吐蕃王国建立过功勋的各大家族首领。不到一炷香工夫,演员排练完毕,按照新剧情上演。大元帅朝咱挥手示意。咱如脱网之兔,跑向开阔的大草滩;又如离弦之箭,射向令狐舍人的书桌边。
那舍人发疯似地不停书写。他不再凝神观望。
四个监管勇士抱着大刀酣睡,呼噜震天动地。
尽管“色尘”、“味尘”和“触尘”书案上已经叠起厚厚一层书稿,但咱没有心思关注,目光掠过它们,径直走到“香尘”书案前。几张墨迹未干的行草字体,纪录内容正是修改后的《弥勒会见记》第二节新剧情。咱迅即返回。大元帅说:我不相信他生了千里眼?来啊,把《弥勒会见记》第二十六节和《太子成道》第一节融和到一起演。服装用《塔克西拉》中的,音乐用龟兹的,道具用蕃地的。
演员们立刻忙碌起来。
阴伯伦带着剧团首领来到大元帅帐篷,他俯身贴近耳边要窃窃私语。尚修罗烦恼地大声说,有话快讲。剧团首领说《太子成道》中“夜逾城墙”一章中道具必须是城墙,可是,吐蕃没有此类原型,怎么办?大元帅怒不可遏,拔出剑喝问你什么意思?吐蕃占领了凉州城,甘州城,肃州城,瓜州城,敦煌城,还有很多很多的汉城,这些城主都是蕃人,怎么会没有原型?剧团首领将手掌放在胸前,彬彬有礼,问应该选用哪座州城?大元帅说汉地城池的结构模式大同小异,随便选。稍顿,他又喊回剧团首领,说就以长安城为原型吧,毕竟是都城。
令狐舍人大概被难住了。他对着“香尘”银盘发呆。利用这段时间,咱迅速浏览其他书桌。“触尘”书稿纪录尚律悉,完全按照唐仪,将“闺怨诗人”用楷体书写的两份《通婚书》紧紧卷在黄杨木和楠木函中。两种函规格相同,函长一尺二寸(象征八寸弟子),宽一寸二分(象征十二时),函板厚二分(象征两仪),函盖厚三分(象征天地人三才),函内阔八分(象征八节)。函盖完毕,用五色线缚城三道路子。尚修罗宣布尚律悉两位担任上、下行人部大放牧使的侄儿充当迎亲正副使,骑不着鞍辔、青丝作笼头、红线缠鬃尾的小马,庞大乐舞队与运送无色彩、束帛、钱舆、猪羊、酱醋、辣椒、大葱、红蒜、五谷等物品的贺礼队热烈追随,从月牙泉大帐出发,自敦煌城东门进,分为两路:正函使带人前往周念奴家;副使带人前往盖丑憨娘家。两家大堂前皆铺床置案设香,举行跪送跪接《通婚书》仪式。周念奴远亲罗没索升堂,取刀子开黄杨木函,宣读《通婚书》,与此同时。周念奴微泣三声,伴奏。正函使与罗没索正式相见,互送礼品,把酒庆贺。盖丑憨父亲升堂,取刀子开楠木函,请原女婿代读《通婚书》,盖丑憨微泣三声,伴奏。副函使与盖丑憨父亲相见,把酒庆贺。之后,两路迎亲队伍车载新人,汇合后,正使在前,副使在后,绕城一周,返回节儿衙门。尚律悉春光满面,怀抱一只白雁和一只麻雁,坐在院内高椅上等候。待新娘被送进两边青幛,尚律悉将白雁扔进周念奴青幛,将麻雁扔进盖丑憨青幛。两人用五色绳缚住雁口,用红绸绑住双翅,放在旁边,等待迎亲使用金银财宝来赎。这时,音乐响起,“闺怨诗人”扯开嗓门喊道:“合卺!”青幛撩开,新娘未迈开步,两只大雁忽然挣脱束缚,迅即飞上青天,身影瞬间消失在云影中。这是凶象,预示新郎有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