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之中,切换了场景。
视角切换到那方时空的始皇嬴政。
在这一个发生过“马其顿东征大秦”的时空,蝴蝶效应开始发挥着作用。
当亚历山大在古印度见到了那枚秦国的铜板,并决意东征时,就已经注定了这个世界将会产生不同的历史走向。
虽然马其顿方阵在长城之外大败,但是马其顿与秦国,亚欧大陆板块最西方与最东方的两个国家,已经产生了关联。
这种关联,将会在一个不起眼的某天,影响着两个国家的命运。
在亚历山大东征失败之后的第六十年,在他决定从秦国启程,返回马其顿的这一天,这种关联开始发挥了作用。
此时,已是公元前220年,六国已经一统,天下皆尊大秦。
嬴政,已经黑黄龙袍加身。
那时朝堂之下百官作揖,朝堂之外万兵跪拜,与天地共同见证,华夏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登基。
为了彻底浇灭六国残党造反复国的念想,刚登基不久的嬴政,准备开启第一次巡游天下。
借着巡游的机会,宣德扬威、安宇天下。
但是,在巡游之前,还有一项工作让这位始皇帝甚为挂心——撰写一本关于春秋战国这数百年的史书。
他要收缴六国藏书卷宗,将其与秦国的史籍合并,给这549年的浩荡历史,亲手画上一个句号。
是他,始皇嬴政,一统中原!
他要让秦国历代先辈的丰功伟业,为万世所知!
要让后人知道,这结束数百年战争、一统六国、还天下太平的大业是何等重要。
所以,在嬴政出征第一次巡游之前,他特意去了一趟御史府。
御史府除了有监察百官的职能外,同时还负责记录皇帝的饮食起居、编纂文书、记录历年朝廷内外发生的大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履行着“史官”的职能。
嬴政来御史府,就是要视察关于春秋战国五百年的史书撰写工作。
一入内,只见竹简铺满桌案,其后的藏书一卷又一卷,放满了数十个书柜。
这房中的史籍还只是其一,像这样的书阁,还有上百间。
这五百年来所有的细枝末节,全部都蕴藏其中。
御史府内,众人知嬴政来,纷纷跪拜,未敢迎视。
嬴政扫了这屋内一眼,问向主导这项工作的李斯:“如今进度几何?”
李斯忙回道:“现正整理秦国相关史籍,如今已汇编至昭襄王时期。”
“昭襄王啊。”嬴政想起了这位曾祖父,同自己一样,早年都是在异国当人质,最终历尽艰辛回国,登上秦王之位。
接着励精图治,率领着秦国鲸吞蚕食,接连攻下楚、魏、赵多座城池,极大地扩大了秦国的国土面积。
嬴政一边想着,一边随手拿起桌案上的一份卷宗。
翻开一阅,入眼的是熟悉的秦篆,上面写着廖廖几行字:
【秦昭襄王十六年,西北边境,某西方之国,名曰马其顿,率十万兵力,攻阴山。】
【秦昭襄王命白起,自秦韩边境,率十万精兵,向阴山行军,以迎敌。】
【白起与之交战,大破之。一月之内,十万敌军,近全数歼灭。】
短短的三句话,让嬴政顿时生起一丝疑惑。
原来还有这么一战吗?
怎么似乎并无印象?
想必是击敌十分顺利,并未对秦国造成什么影响,而并未引起太多人注意。
这一场战争,在秦国数百次战役中,如同一粒沙尘,被掩盖在璀璨如芒的一场场千古名战之中。
嬴政拿着卷宗,略做思量。
马其顿?这个地方他并没有听过。
自咸阳西去数百里,尽是草原荒漠,皆为匈奴之地,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一个叫“马其顿”的地方。
想必,这马其顿,定然在更遥远的地方。
让嬴政颇为在意的,是史籍中关于马其顿的记载。
史籍上写关于马其顿的描述,是“西方之国”。
“国”这一字,相当重要。
这就意味着,这名叫马其顿的地方,断然不是西北游牧民族那样的“部落”结构,无成体系的文明,没有固定的领土范畴,在草原上四处浪迹。
这马其顿,是实实在在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