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和武陵相继告急,荆州将士频繁调动,动静大到连襄阳百姓都有耳闻,而坊间的闲谈多是认为将军府能轻松击败敌寇,甚至有人说敌人是在为将军府送战功,但事实哪有说起来那么容易。
汉中的形势并不乐观。
赵云率领一万青龙骑士抵达汉中后,立时汇合留守汉中郡府的万余精悍步卒赶到定军山布防,起初的两场试探性交锋倒是轻松取得胜利,但没过多久就出现意料之外的变化。
西川将士的行动突然变得神出鬼没,不再跟赵云正面交锋,转而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游斗,多次设伏诱敌,幸好赵云和周智应变得当,不然早就大败而归。
经过军中细作多方打探,再加谍影部众配合,荆州军付出不小代价才侥幸得知,西川军突如其来的策略变化不是出自吴兰和雷铜,而是来自一个随军的后勤掾吏。
此人在开战之初就多次提出建议,但吴兰和雷铜没有采纳,以至于连败两阵,随后两人发现战事结果都被后勤小吏说中,便主动虚心请教,从而使得战局逆转。
这位后勤小吏的名字报到襄阳的时候,王旭真是好半天都没有言语。
密报工工整整地写着他的简要履历:
“法正,字孝直,司隶扶风郡人,因避司隶乱祸而南奔益州,目前为益州刺史府兵曹小吏,此番碰巧作为后勤人员随军出征,详细信息暂未探知。”
法正的大名,王旭自是知道。
历史上的法正是蜀汉的肱骨重臣,善奇谋、能治政,无论行军打仗,亦或出谋划策,他都能游刃有余,刘备视他为左膀右臂,诸葛亮也对他非常欣赏和敬重,每逢遇到难事便向他咨询意见,史载为刘备的谋主,可惜他死得早,病逝于刘备进位汉中王的第二年。
法正病逝的时候,刘备接连痛哭几日,并追谥他为翼侯,而且他是刘备在位时期,蜀汉唯一有谥号的臣属,后来关羽在荆州兵败,刘备携恨伐吴,诸葛亮怎么劝都没有用。
结果自然是很快就悲剧了,毕竟刘备是优秀的政治家,或许个人武艺不错,保命能力出众,但确实跟军事家关系不大,他在没有诸葛亮的时候打仗,基本属于秀才的房子——尽是输。
吴国统帅陆逊丝毫没有跟刘备客气,直接来一把大火把蜀汉的精锐烧走过半,最终把刘备气死在永安白帝城,是时诸葛亮就忍不住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法正的才能可见一斑,但他亦有缺点,便是有仇必报,哪怕公报私仇都不在话下,属于有仇就要报仇、有恩就要报恩的性情中人,但他能顾全大局,把握时事,本身与群臣的关系都不错,也能与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因而历史对他的评价是良臣。
此等人物自然是令王旭印象深刻。
“碰巧随军出征?究竟什么是碰巧?为什么要碰巧?”
安坐在旁的沮授、陈登和徐庶尚且没有看到密报,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顿时就面面相觑。
王旭满脸无奈地摇摇头,直接把密报递给他们。
“你们自己看吧!”
三人接过密报粗略一看,立时大为惊讶。
沮授皱眉急道:“主公!根据汉中战局来看,法正似有经天纬地之才,赵、周二位将军虽然都是良将,但未必能轻松应对!”
“我就是担心他们身边没有出谋划……”
王旭的话还没有说完,拿着密报仔细端详的徐庶突地惊呼。
“不对!密报不合理!”
众人齐齐回头望去。
王旭疑惑地问:“哪里有什么不对?莫非你怀疑密报有假?”
“不是!”
徐庶猛然抬起头,眼睛隐露精光。
王旭变得更加迷惑。
“究竟是哪里不对?”
“西川军的动向不对!”
徐庶起身把密报摊开。
“主公不如再细细斟酌西川军的部署……烦请沮治中和元龙也再看看。”
三人面露狐疑,不由自主地再度聚拢。
片刻。
王旭、沮授和陈登彼此面面相觑,眼神满布愕然。
陈登惊道:“主公!西川军莫非是发生了什么变故,亦或是法正偶然犯迷糊,好好的连环计为什么放弃最重要的一环,以至错失彻底击溃赵云将军的良机?”
“确实有些诡异!”
沮授眉头紧皱。
“西川军先是虚张声势,令少数人伪装成大队兵马频繁出动,佯装意欲攀登山路奇袭我军后方的粮草,迫使赵云将军派兵拦截,而赵云和周智两位将军判断西川军是疲兵之计,亦或试图无中生有,因而暗中调遣精兵伪装成猎人监视山岭小道,大军则按兵不动,此时的布局都没什么问题。”
“嗯!不错!”
“确实没有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