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到王旭的时候,郭嘉颇有些激动,眼角竟然隐有泪光闪现。
王旭禁不住笑着调侃:“想不到奉孝竟然如此想念我。”
郭嘉迅速平复内心的激荡,苦笑着摇摇头:“主公若是再不回将军府,属下恐怕要有负重托了。”
“哪有这般严重。”
王旭拍了拍郭嘉的肩膀。
“我不在的时候,荆益二州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以你的谋略和学识,早晚也可以慢慢解决,只是时间和代价多少的问题。”
“若是花十年八年来稳定荆益二州,哪还有能力与北方抗衡,恐怕便是江东都赶超而过,主公就不要调侃属下了。”
郭嘉话音稍顿,略带忧愁地接口。
“荆益二州全因主公在上恩威并施,再加群臣分工协作才得以强盛,如今天下渐成四分之势,彼此实力更为强盛,战局越加宏大,主公征伐在外便无人能统筹大局,将军府着实需要一个能真正协助主公统御群臣的人。”
王旭默然片刻。
“奉孝说的不错,早些年我只需选定方向,然后把具体事务交予诸位,我从中权衡决断便好,但随着治地变大,各类事务的影响变得复杂,我也颇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内政事务,若你们各有见解,又都有道理,我亦很难辨别。”
他笑着看看郭嘉,彷如自嘲般接道:“其实我虽然善于用人,能统御群臣,但不过一介武夫,内政的事知晓些方向,却难理细节,你们意见相近还好,若是相左,我都不知道该听谁的。
例如当初沮授和田丰递来不同的奏书,一个说新开辟的军屯点只需划出万亩良田就够,一个却说不够,两人甚至连种植作物的种类都有意见分歧,跑来让我决断,可我心里对于万亩良田的认识仅仅是数字,究竟有多大根本想象不到。
一亩良田需要多少兵士,种植什么作物耽搁时间少,什么作物耽搁时间长,什么产量大,什么产量小,我完全不懂,就连那些作物我都未必能认得出,最终只得闭着眼睛胡乱选一个,结果选到了公与的提议,还导致元皓念叨很久,直说不是最好的选择。”
郭嘉满目愕然:“主公竟然丝毫不懂农桑?”
王旭尴尬地笑笑:“我是真不懂,不只是农桑,还有牧渔、民户等等但凡细致些,我全都不懂。”
“主公经常想出一些奇淫技巧来令农作物的产量大幅上升,若不明农事,怎么会想得出来?”郭嘉狐疑地问。
王旭唯有苦笑。
他确实知道那些器具,但哪里能什么都知道,例如怎么使用效果最好,什么地形适合用什么,多宽的土地需要多大尺寸,成本是否划算,制造需要消耗多少……如此庞大的知识体系与他的知识侧重根本不是一个层面。
他唯独知道每种职业都不可或缺,每种技能都非同凡响,需要让各行各业的人都能靠本事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收益,不能出现无法弥补的差别,不然所有人都会选择收益最大的那个方向,追求同样的东西,最终导致人变得同质化,前路越走越窄,直至全都学着做同样的事,失去创造能力和分工,最终引发社会的崩溃。
如今天下没有平定,核心问题是和平和统一,他不想把事情搞复杂,所以不打算跟郭嘉聊这些无法顾及的事,便胡乱找借口搪塞,试图把话题拉回来。
“实不相瞒,早年我曾偶遇左慈仙人,得其传授遁甲天书,那些都是书上记载,并非我想出来。”
“将军府文武都以为主公精善此道,想不到竟是这个原因。”
郭嘉释然地笑笑。
“如此说来,众文武就应当分担更多具体事务,而主公也更需要一个能人来协助统筹群臣,田丰和沮授虽精通政务,但个性刚直,服不住文武百官,法正和徐元直等人也不具备此等能力。”
“确实如你所说……所以荆益之地,我认为你最合适。”
“主公切莫高看我。”
郭嘉连连摆手。
“属下有自知之明,若论智计策划,行军打仗,筹谋天下,属下不惧任何人,但主公若令属下统筹大局,真是为难属下了。”
“依你的才智和基础,历练十年八载总是能做到。”王旭不甘心地说。
郭嘉苦笑着摇手。
“主公,如果天下安定,属下自是可以潜心专研,但如今战事频繁,事务繁重,英雄辈出,哪有这么多精力去从头尝试,属下不敢这般耽搁,荆益二州也耽搁不起。”
“哎!”
王旭长叹口气。
“曹操有荀彧,江东有张昭和周瑜,我有你,但缺少张昭。”
“不!主公若想强过江东与曹操,必然要荀彧这等王佐之才,不然平定天下将旷日持久!”郭嘉肯定地说。
王旭默然片刻,感叹道:“看来只有寻他了,或许唯有他能协助我们更早平定天下。”
“谁?”
郭嘉大喜过望。
“主公既然知道这等能人,为什么不早些请来将军府?”
“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