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零四年的春末夏初对于所有与卫将军府相关的人来说都是不同寻常的,王旭和徐淑甚至有种如梦似幻的不真实感。
自少时离家从军至今,不知不觉已有二十余载。
二十年的金戈铁马。
二十年的峥嵘岁月。
有过懵懂,有过轻狂。
有过悲伤,有过迷茫。
有过痛苦,也有过彷徨。
太多太多的风风雨雨。
太多太多的人世沧桑。
彼此搀扶着跌跌撞撞。
彼此牵着手坚守希望。
一切都开始于那句——我们说好的,一起向前走。
走着走着……便跨过了山和大海,来到新的高度,迎来崭新的局面,但他们突然发现,真正令自己快乐的不是丰硕的果实。
因为现在的果实仅是未来的种子,果实越丰硕,意味着背负起来越沉重,需要承担的东西越多,前路是根本看不到尽头的坎坷。
真正令他们充实和满足的反而是二十余年的经历与成长。
无数的经历令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沉浸在如梦似幻的美妙。
不经意间的成长则令他们感到幸福和满足,他们觉得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活成了曾经想成为的样子。
不过。
这段时间之所以不同寻常,不仅是因为有很多人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也因为它的暗流汹涌。
荆、益、雍三州因为封王之事出现很多不满和怨愤,甚至有不少官吏在或明或暗地抵制,好在支持封王的将军府文武早有准备,终是能保证大局稳定,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官吏辞去职务,虽然比较起总体仍算少数,但规模已然不小。
此外。
个别地区接连发生暴动,有不少人试图趁乱谋利,主要集中在西川和雍州,荆襄九郡、东川汉中和南中各郡则较为稳定,这些地区的大多数民众得知王旭要进位,无不是兴高采烈,甚至自发地张灯结彩庆贺。
面对复杂的内部形势,将军府文武忙得不可开交,各曹署通力协作,不断派遣令吏和督邮奔赴各方配合地方官吏稳定局势。
王旭同样极为繁忙,每日都要批复大量奏章,这日,他在书房中审阅最新送来的文书,发现其中夹杂着两封辞呈,一封来自田曹掾刘巴,这在他意料之中,但另一封令他颇为意外,甚至反复看了好几遍才敢确认。
请辞的人是贼曹掾刘逸,理由是年老体衰,可事实上,刘逸武艺高强,内息雄浑,远未到年老体衰的地步。
刘逸不仅是王旭的部属,也是他的恩人,能力和品行都令他非常钦佩,因而他毫不犹豫就命人去请刘逸来书房。
彼此隔着桌案落座,王旭沉默许久,终是率先起身对刘逸行礼。
“刘公是我的恩人,我绝不会伤害,今日唤来刘公只是想问个清楚,刘公可是因为封王之事而心生芥蒂?”
“主公莫要如此。”
刘逸感慨地叹了口气。
“属下何来芥蒂……这些年在卫将军府效力,属下非常钦佩主公的仁德与爱民,时至如今也不怕说句不该说的话,纵然是恒、灵二位先帝也无法与主公相提并论,百姓需要的是主公这样的王上,大汉终究气数已尽,属下心里是支持主公的。”
“既然如此,刘公为何要辞去职务?”
“唉!”
刘逸眼神飘忽,眉宇间满是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