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 >第182章 一征高句丽·完

第182章 一征高句丽·完(1/2)

 推荐阅读:高武:全系天才的我还开挂每周一个任务,从闪婚女神开始穿越七零,我的百万物资消失了娇娇王妃:全盛京都在磕cp!开局觉醒金卡炼狱,我将无敌于世漫步诸天穿成恶毒女配后,我只想做咸鱼仙穹之上玄幻:查看人生剧本,开局圣级功法为了无敌,绑架三千圣女!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缺失了后勤,应该果断暂时停止作战,选择撤退。

不然等物资耗光,那只能是死路一条了。

而听到后面的操作,刘备也忍不住道:

“管理实在太混乱了。

这既是把他们当作运输物资的民夫,又把他们当作能上场作战的士兵,太为难人了。”

民夫只需要运输好物资,士兵则只需要保持好战斗力就够了。

这并不是说,士兵不能帮忙运东西,但千万不要把他们当作民夫一样地使。

不然,很可能就会出现“两个都没有做好”的局面。

正如电台所述的那种情况一样。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连个辽东城,都没有打下来,还想打平壤?”

隋文帝怒道。

他虽然不太懂具体作战,但好歹懂先易后难的道理。

辽东城是隋军的第一站,投入的力量理应是最多的,却还是没有拿下。

那个逆子到底是有什么自信,能够拿下高句丽的都城平壤的?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终究还是隋炀帝拉不下脸来。”

对于隋文帝的疑惑,唐太宗李世民如此回答道。

拿下辽东城,在隋炀帝的计划中,应该是几天内就能完成的。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谁能想到百万大军出师就不利,随后拖到六月份,都没有拿下辽东城。

这种情况下,最理智的做法,就是赶紧撤,免得白白消耗。

再不济,也是投入力量,不顾一切想办法拿下辽东及其周边的城池,将其作为一个据点,方便隋军下次再征。

但隋炀帝以上两种做法,都没有选择,他选择按原计划行动。

毕竟在出发之前,隋炀帝可是给每支部队布置好了任务,说得那叫个天花乱坠。

现在若是突然改了,那不是在打他的脸吗?

好面子的隋炀帝,断然无法接受这两种做法,毅然选择按原计划行动。

......

大清位面,公元1689年。

“不是谁都是朱棣啊!”

听着电台,康熙如此感叹道。

要说谁把绕城作战,玩得最牛,那莫过于朱棣了。

靖难之役当中,朱棣的兵马曾被困于山东,迟迟向前推进不了一步。

最后还是姚广孝指出,拿下南京并不一定非要与山东死磕,完全可以单刀直入夺南京。

听完姚广孝建议的朱棣,醒悟了过来,直接绕开山东,直扑南京。

之所以他敢这样做,主要就是他成功地拿捏住了其它人的心态。

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城池都不想主动追击,守好自己的城,就够了。

又加上他带的都是骑兵,机动性好,哪怕朱允炆死忠追击,也很难追上。

当然,朱棣的后勤还是极度困难,做不到及时的物资补给。

所幸的是,还有李景隆这个“运输大队长”,他每次打不过的时候,就会选择逃跑,并且是什么东西都不带。

这样的话,其留下的粮食物资,就都便宜了朱棣,成为了他的“战利品”。

在朱棣精准拿捏住每个人心态的情况下,这才成功地完成了绕城作战。

这一点,哪怕是再给隋炀帝十个脑子,恐怕他也做不到。

......

画面继续。

【最终九支部队会师于鸭绿水西,但此刻他们,都成为了强弩之末。】

【面对近在咫尺的平壤城,攻还是不攻,是一个问题。】

【而高句丽也发现了隋军,于是派出大臣文德前来投降,但实则是来打探情况的。】

【其中一支部队的将军于仲文,曾得到了隋炀帝的密旨:】

【只要高句丽王,或者这个文德前来,一定要抓住他。】

【所以看到文德前来,于仲文眼里一亮,正准备抓住他。】

【对此,其它将领并没有意见。】

【但军中还设有慰抚使,相当于特遣使的存在,其作用就是用来监督部队有没有执行皇帝的命令。】

【所以,当即有一名慰抚使刘士龙,坚决地阻止了他。】

【因为隋炀帝只是给了于仲文密旨,可没有给其它人密旨。】

【在其它人的眼里,隋炀帝的旨意还是那个“高句丽若是投降,就得抚慰接受”。】

【于仲文想要抓拿请降大臣的行为,显然是抗旨。】

【左右互搏,属于是!】

【总之,作为慰抚使的刘士龙,那是坚决地反对。】

【于仲文又拿不出什么证明,这让两人吵得那叫不可开交。】

【最后,众将只能眼睁睁看着高句丽的主将文德离开。】

......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人贵有自知之明啊!”

秦始皇嬴政发出这样一句感叹,随后道:

“朕算是看出来了,哪怕这个隋炀帝什么都不做,最后的结果也比现在强!”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换条狗上去,都不至于会这样!

......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下这样一个特殊的密旨,不应该给旨书吗?

难道他没有意识到这道密旨,与之前的旨令相悖?”

刘邦十分不解道。

一个旨令违背另一个旨令,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特别是军令,因为形势千变万化,更加正常了。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给出旨令,注明时间,按照最后时间的旨令执行,就够了,

怎么还能因为这样的事,而吵起来?

甚至因此,放走了敌方的主将。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人多就容易这样,这个隋炀帝又显然没有处理这些事的经验。”

刘备忍不住摇头道。

他想起了指挥十万大军的经历,当时他就被各种消息轰炸得昏头转向,花了很长时间,才勉强适应。

并且当时他的掌控欲可没那么大,没有要求事事都要禀报,允许底下的将领必要的时候“便宜行事”。

而隋炀帝面对的是百万大军,并且要求一切军事行动都得向他禀报,刘备都无法想象他每天要处理多少消息。

甚至处理的速度,估计还比不上消息送来的速度。

可能好不容易处理了一堆,然后打开门,发现外面摆着更多堆。

那个画面,他刘备光想想,就觉得脑袋发胀。

真不知道,这个隋炀帝,图啥?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于仲文,他可是一个老将了啊!

怎么还管什么小小的慰抚使,直接拿下这主将啊!”

隋文帝听着,心里都有些焦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