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 >第193章 “投牒自应”的科举

第193章 “投牒自应”的科举(2/2)

 推荐阅读:高武:全系天才的我还开挂每周一个任务,从闪婚女神开始穿越七零,我的百万物资消失了娇娇王妃:全盛京都在磕cp!开局觉醒金卡炼狱,我将无敌于世漫步诸天穿成恶毒女配后,我只想做咸鱼仙穹之上玄幻:查看人生剧本,开局圣级功法为了无敌,绑架三千圣女!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能够写出《出师表》这样经典的文章,其创作能力,能差吗?

而帖经,诸葛亮经常阅读各种书籍,包括历史典籍,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时务策,就更加不在话下了。

当年“隆中对”的对话,完全预言了天下后面的走势。

就这个能力,还写不出一篇对策建议?

可以说,要不是诸葛亮早生了几百年,那科举史上最亮眼的状元,就真没有其它人的事了。

“微臣不才,是陛下慧眼识珠,才有臣之今日。”

面对刘备的调侃,诸葛亮不敢托大,十分谦虚地回道。

“丞相不必过谦,朕只问一件事,若是当年,有这样的科举,你还会隐居吗?”

说这话的时候,刘备眼睛里面,透着炽热的光芒。

听到这个问题,诸葛亮先是一愣,很快也反应过来刘备在想什么了。

随后,只见他有些纠结地答道:

“这......臣不敢确定,但一定会十分关注这些事的动向。”

“那好啊!”

刘备有些满意地点了点头。

能让三顾茅庐,十分有定力的诸葛亮,都如此纠结,由此可见,这个科举有多大的魔力了。

若是如今实施科举,那么必然会广纳天下人才。

而现在的蜀国由于老一辈相继去世,新一辈又难担重任,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场面。

刘备现在缺的,就是人才。

并且他已经尝到了甜头,有些停不下来了。

在上一期电台结束之后,他就学着侯景的动作,开始大肆宣布给奴婢授田。

在他的刻意传播之下,这个消息已经传到了与另外两方相邻的区域了。

而从传来的消息来看,那些区域的奴婢已经开始蠢蠢欲动,甚至于部分奴婢已经行动了起来,开始逃往蜀地。

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未来肯定会给蜀地带来更多的人口。

现在的他,就和当初曹操大规模屯田一样,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而要知道,当时曹操依靠屯田,可是加速了北方统一的进程。

所以,他相信不论是“奴婢解放运动”,还是现在这个“科举制”,都将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地方上先考一遍,对啊!”

听着电台,隋文帝的眼睛不由亮了起来。

有些事情其实很简单,但在人没有见到它之前,一时难以想象。

而这个时候,只要被人稍稍一提醒,就能迅速想到很多东西。

就比如现在的隋文帝,经过电台这么一提醒,已经在脑海当中,想像出了许多有关“投牒自应”的场景。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确实很妙。

唯一让人不爽的点,大概就是率先实施的人,竟然是篡隋之人。

如此简单的方法,那个逆子竟然想不到,简直废物!

想到这,他不由瞟了一眼那个逆子,喝道:

“废物!”

被这一斥骂,杨广一脸的莫名其妙,不明白怎么又惹到父皇了?

若是被他知道隋文帝的真实想法,恐怕他就得吐血了。

你自己都没有想到,怎么还好意思怪我?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印刷术、造纸术必须要大力发展啊!

只有把书的价格压下去,科举的力量才能真正地发挥出来!”

唐太宗李世民的脑袋还是十分清楚的,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进步,而得意自满。

虽然可以预见科举在未来,会对世家产生深刻的影响。

但就现在而言,科举对世家的影响,还是极为有限。

究其原因,不属于世家的读书人还是太少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但毫无疑问,书籍不够多是重要原因。

对普通人来说,书籍现在属于稀罕货,价格还比较昂贵。

而他们吃饭都困难,又怎么会花钱买昂贵的书呢?

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大力发展民生外,最直接的办法无疑是发展印刷术、造纸术,把书籍的价格打下来,让更多人买得起书。

而据他所知,使用电台新的印刷术、造纸术,制作出来的书不仅更加精美,相比于其它书,也更为便宜。

现在需要的,仅仅只是扩大规模与产量。

......

画面继续。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发展的过程,科举制也不例外。】

【比如李渊要求在州、县先考试,但其实一开始各州、县考试的内容、标准都不尽相同。】

【这就有失公平了。】

【这一点,直到李世民执政时期,才开始逐渐统一起来。】

【科举事项,先是由尚书省史部负责,后改由礼部负责,此后历朝都相沿不变。】

【唐朝科举的主要应试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指官办学校的学生,唐朝各种官办学校包括国子学、太学、州学、县学等。】

【此外,还有专门的算学、书学、律学等。】

【“乡贡”则是指自学,或者在民间私塾学习的人,只要报名了,就可以参加。】

【这些考生,先在头一年的秋天,在地方上考试,俗称“秋试”。】

【考试合格者,每年十月随贡品赶赴京师,被称为“发解”,而地方考试的第一名,也称为“解元”。】

【之后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考生,在来年春天,统一参加京师的“春试”。】

【而放榜之后,新科进士们就开始了各种庆祝活动。】

【游街、闻喜宴、雁塔提名等等,成语“走马观花”本意就是形容中举之后得意、愉快的心情。】

【当然,考验还是没有结束。】

【这些新科进士们,还得经过吏部的考查,从而判断他们适合什么官职,再由吏部委任官职。】

【由于唐朝科举不论贫富,向全社会开放,确实吸收了许多寒士进入朝廷。】

【就比如唐朝的宰相段文昌、王播,早年甚至吃不上饭,向人求食,是通过科举成功入仕的。】

【而此后,每个朝代的科举,具体细节或许有所不同,但大概流程,基本上都是和唐朝一样的。】

......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