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还有不少饥民盘桓,每日支出过千,长此以往,国库根本支撑不住。
这几日户部忙着核算发放春季北洲来的济民的钱粮,效仿西洲之法,给饥民按人头数量发放一定量的钱粮,分散他们,由他们自去谋生。
下面的司员统计各地上报的人数,户部再另派人前去核实人数,反馈回来的信息再汇总到员外郎手上,核查数据。
为防止有错漏,清然还要再算一遍,如此繁复庞大的数字,一字不差的要全部核算正确才能上交尚书签字,往御案递。
如此繁琐复杂的程序,为的是确保这笔钱粮能全部分到饥民手上。
职上就够她忙的了,其余时间还要应付王之阅的纠缠,弄得她十分疲惫。
自从去年户部尚书出缺,连带着侍郎兰玉被贬,整个户部都是乱的。之后又逢先帝病重,北洲之战,这两个职位一直出缺。
直到新帝登基,提拔一位外官回京担任户部尚书一职才有所好转,但侍郎一职却是一直空着。
户部尚书被底下人日日揪着处理成堆的事情,头都大了,天天堵着皇帝派遣新官,而他又恰巧看过清然赈济北洲灾民之事所作的账目及安排,便向皇帝举荐此人入职侍郎。
说白了,户部尚书就是累得受不了了,急着给自己找个分担重任的人。
清然头一天到户部任职之时,尚书不在,特意交代底下的郎中、员外郎以及司员好生迎接。侍郎刚来,什么都还不熟悉,要多说,多讲解,尽快让他熟悉各项公务流程。
几天下来,清然适应差不多了,成堆成堆的文书就往她公廨之中送。
散了朝,趁王之阅还未注意到她之前,一路小跑去了户部。
缠了几日,侍郎总是避而不谈,王之阅这回也学聪明了,见她要溜,脚步利索的跟在她身后到了户部。
一进户部衙署,清然松了一口气,放慢了步子踱进去。
来来往往的小吏见侍郎回来,纷纷问好,清然拿出侍郎的架子来,一一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户部是朝廷重地,无关人员须得谨慎出入。
守门的侍卫看向清然身后问:“大人,这位是……”
清然不明所以回头,一见笑成一朵花的王之阅,险些骂娘。
这人阴魂不散,上朝在皇城门口迎,散值在户部门口蹲守,很有些恒心。
诚意满满的,若清然不是个女人,肯定就松口答应他了。
她出言赶人:“王翰林,您不去翰林院抄书,跑我户部来作何?”
王之阅讨好的笑:“抄书哪有拜师要紧,詹大人,学生真的是被您的智慧所折服,这辈子发誓一定要拜入您门下,聆听您的教导。您……考虑考虑学生呗!”
清然无语,这样多少有些耍赖皮了。瞧着挺大一块块头,一说话,有股清澈的纯真感,跟外貌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倒也不讨厌,就是真诚得让人无法拒绝。
清然苦口婆心劝道:“王翰林,您千难万难考中进士,为的不是给本官当学生的,为的是协助皇上治理天下,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过太平日子的。莫要在本官身上浪费时间了,快去翰林院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