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心中有些慌,却没有表露丝毫惧怕的情绪,开口道:“曹休,你真是疯子,发了疯就胡乱攀咬。因为我反对曹司空,因为我维护朝廷制度,就血口喷人污蔑我,你做个人吧。”
曹休沉声道:“恰是你装出大忠臣的模样,才愈发可憎,才能显露出你的大奸若忠。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说的就是你孔融。”
孔融气得咬牙切齿,试探道:“说贼捉赃,捉奸捉双,你有证据吗?”
扑通!扑通!
孔融的心都加速跳动起来。
只要曹休没有证据,孔融就能矢口否认,说是曹休的诬陷。反正,他今天是维护朝廷制度的清流士人,天然就占了优势。
曹休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从衣袖中取出一封书信,捧在手中道:“陛下,这封书信是两年多前官渡一战,孔融私下里写给袁绍的,请陛下阅览。”
书信的事,是郭嘉预判的。
昨天曹操回到许都,就召集曹休、郭嘉、程昱和荀攸等人议事,分析了曹操担任丞相可能出现的情况,当时就考虑了杨彪、伏完和孔融等汉室老臣阻拦的情况。
不管谁出来,都有应对策略。
孔融的处置,就落在曹休的身上,由曹休拿着孔融写给袁绍的书信。
太监接过书信,递到刘协的手中。书信保存了两年多,笔迹也是孔融的笔迹,刘协看完后,恨孔融吹捧袁绍,更恨孔融在当初要投奔袁绍。
刘协要的是孔融忠于他。
没想到,孔融竟然是个表面上清高,实际上却是心思诡谲的人。在今天和曹操对阵的这个场合,孔融丢脸,意味着刘协的机会没了。
刘协愤怒下,一把扔掉书信,高声道:“孔融,你好好看看。”
孔融颤颤巍巍的捡起了书信,一看到书信的内容,心头一颤,果然是当初他写的书信。
这个很容易分辨。
这一刻,孔融如坠深渊,整个人都不好了。
曹休看到孔融的神态,没有任何的怜悯。
官场上争斗,不是嘻嘻哈哈,是真正的生存之争,是性命之斗,一步一杀机,不能退让。
退让,就是万丈深渊。
曹休上前一步道:“陛下,孔融这种勾结奸佞的人,两面三刀,口是心非,利欲熏心,竟然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朝堂上,何其讽刺?请陛下处置孔融,正法纪,安人心。”
孔融急切道:“陛下,臣是忠于您的,是忠于大汉朝的。”
刘协眼珠子转动着。
他想着孔融书信联络袁绍的事情,心中不舒服。可是他成了笼中鸟,露脸的机会都很少,现在没人可用,唯独孔融出身孔家,是可以利用的人。
如果放弃就可惜了。
一念及此,刘协打算保下孔融,要斡旋一番。
曹休冷冰冰道:“陛下,孔融勾结袁绍,如果留在朝中,恐怕万千将士不服。从官渡一战开始,无数士兵前仆后继的厮杀,有无数人葬送在战场上,才能灭掉袁绍。如果陛下一意孤行,死去的将士不会答应,活着的将士更不会答应。”
磅礴杀气,自曹休身上显露。
他不再怀柔,也没有给刘协好脸色了,该出头就出头。
有曹操的支持,曹休可以树立起自己的影响力。
即便是面对是非,也值得。
想不劳而获,想躲藏在后面摘桃子,那是不可能长久的。要做事,就必须承担责任,就必须能承担非议。越是做大事情,就越有诟病。
刘协被曹休一恐吓,冷不丁打了个寒颤。
曹休太狠了。
他待在深宫,如果曹休稍微用一点点的手段,他就承受不住。
一念及此,刘协选择了从心,熄了保住孔融的心思,沉声道:“孔融欺世盗名,勾结袁绍,其罪当诛。念及出身孔家,又有为国之心,罢官贬为庶民,逐出许都。”
曹休道:“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