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除了鱿鱼还有几种好吃的时令海鲜,有皮皮虾(这个渔民不吃,都是拿来喂猪,喂鸡鸭的,可以捡漏。)、大膏蟹(青蟹)、海蛎子、扇贝,蛤蜊。
每年的四月份至六月份期间,皮皮虾的肉质最为饱满。皮皮虾怎么分辨公母呢?一般来讲,母的皮皮虾的个头没有公的那么大,而且母的皮皮虾的脖子部位都会有一个白色的“王”字,公的皮皮虾在大爪下分别有一个细细的小爪。
五一前后,正是皮皮虾最为肥美的季节。皮皮虾中含有20%的蛋白质,蛋白质含量是鱼、蛋、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另外,皮皮虾含有甘氨酸,这种氨基酸的含量越高,甜味就越高。
五月上旬的膏蟹体型中等,个头不大,但肉质发甜,膏肥黄满,简直就是五月的海鲜招牌。
五月中旬以后,母蟹丰满,打开蟹壳是满满的蟹膏,真的超级的让人满足。
五月份是海蛎子最肥美的时候,海蛎子营养特别丰富,含有大量钙和锌,吃起来会有一点铁锈味!
五月的餐桌怎么能少了扇贝?扇贝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它的闭壳肌晒干后就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它的肉质鲜美,滋补力强,壳还能作为美丽的装饰品被收藏。
[之前有椰宝说她想把紫色的扇贝壳贴满一面墙,肯定很好看。zuo ze觉得这想法简直不要太棒了,要是开个店这么装修的话,一定会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
扇贝以蒸、煮为佳,食肆里常有“粉丝蒜蓉蒸扇贝”和“金银蒜蒸扇贝”等菜肴,也有以酱汁烧焗的做法。
其实,扇贝的做法不重要,它怎么做都好吃,烹制扇贝重要的是火候,过火则会失真。
emm…是不是鲜活的更重要,吃海鲜主打一个鲜字。
花蛤,是餐桌上常见的海鲜,五月份是花蛤的丰产期,也是一年中最便宜的季节。花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较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药用成分。
花蛤之类的贝类本身就极富鲜味,烹制时千万不要再加味精,也不要多放盐,以免鲜味反失。
所以章斯尔她们继疯狂抓鱿鱼过后又迎来了耙花蛤。
在领工具的时候章斯尔看到,一人分一柄锄头就没了,有些不解,为什么没有螺耙?螺耙不是比锄头更适合耙螺,也更好用吗?
询问兰花婶后才知道镇上的农机门市根本没有在销售“螺耙”这种农用工具,看来“螺耙”是改革开放以后,人可以自主经商了,有那种头脑灵活,又懒的赶海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求去找铁匠铺的打铁师傅打造出来的。
至于现在,章斯尔也不会自以为是的拿着“螺耙”跑到钢铁厂瞎显摆,让人家投入生产。到时候可能不止是被人家赶出来那么简单的事儿了,还有可能会被当成敌特抓起来处理,这个年代可是相当敏感的,为了祖国的安定繁荣,宁可错抓十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人啊,有时候就是要自私一点,有好用的“螺耙”,自己用就好啦,不是什么东西都需要分享的。她在桐湾村使用“螺耙”,村民们虽然会有些新奇,但不会想那么多,都是木柄和铁构建而成的,就是比她们的锄头好用一点而已,章斯尔只要一句找关系请钢铁厂做的就可以打发她们的好奇心。
至于她们会不会也想定做一把?章斯尔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们,那是不可能的,公家的,免费的工具它不香吗?麻烦是麻烦点,但她们又不是冤大头,还自掏腰包买农具?
再说了,一柄锄头,即可以赶海,又可以种地,就实用性来讲,它不比只能“耙螺”的“螺耙”香吗?勤俭持家的村民们不止不会羡慕章斯尔,还会觉得她就是个败家孩子。
[“耙螺”是动词,“螺耙”是名词。]
章斯尔每天省去了到工具库房排队登记领锄头的等待时间,开完早会,直接就扛着她的螺耙,带上她的合作伙伴山娃去赶海。
为什么还要带上一个山娃分她的工分呢?因为章斯尔懒,她不想耙到一个螺,就弯一次腰捡,既费时间,又费腰。她还小,这腰可得保护好了,别等长大了结婚了,再后悔当初为什么要省那几工分。
[对了,跟你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叫“耙螺”,因为在海边,大部分的贝壳类都可以称之为“螺”。
比如我们平时煮汤用的“文蛤”就被称为“车螺”,这也是拍赶海视频的博主比较喜欢拍的一种海鲜。因为车螺的个头大,捡这个观众看着有满足感,而且它的价格也漂亮,赶完海,拍完视频,还能拿去附近的收购站换钱,一举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