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螺耙” 来“耙螺”的效率是真的高啊,相对于常年赶海的人来说,章斯尔和山娃就是两个半斤八两的赶海新手,但他们两人合作一天下来,耙的螺的斤重却能力压所有人,成为今天的工分第一名,连马骡兴茂都运了两趟才给运完。
这下可把所有的赶海小队给眼馋得不行,不过即使这样,她们依然觉得这“螺耙”不实用,没有锄头来得讨她们欢心。
但同时她们也发现了和小孩子合作的好处,真的很省时省力啊,第二天,大家上工都把自家那个不到饭点见不着人影的憨娃子薅到海滩上,干什么?捡螺啊,废物利用,多好,还不用付工分。
至于那些个家里没娃的就只能到家里娃多的人家去借娃,那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那抠门的不愿意支付工分,就打着亲情牌借孩子,比如兰花婶。
章斯尔和山娃的工分是八二分,但即使只有两成的工分,山娃当天也赚了3工分,可把兰花婶给美坏了。
虽然她只有一个孩子,但第二天,兰花婶依然让山娃去找章斯尔合作,她自己则到大队长的亲弟弟那薅了一个侄子过来。她弟媳很明显的表示不乐意,但奈何自家儿子嘴馋不争气,两颗糖就被兰花婶给带着走了,把他妈气的直跺脚。
也有那愿意支付工分的,但不是分成,有的给1工分,有的给2工分,这个时候打的就是感情牌了,感情好的少收点,半卖半送,感情普通的那就有得拉扯了。
最惨的是知青,村民们也不跟他们拉扯,也不要分成,一口价3工分,一分都不能少。把知青们给气的啊,还有那脑子不清醒的老知青跑来找章斯尔的麻烦,说都是因为她假大方,害得她们借个孩子也要3工分。
这话乍一听好像还挺有道理的,但问题是,欺负你们的是村民,又不是她章斯尔,凭什么怪她?这不是柿子挑软的捏吗?
她是大方没错,但也不看看她的合作者对象是谁,那是大队长的儿子啊,她是无缘无故大方的吗?
再说了,小孩的劳动力就不值钱了吗?人家也是跟着你在海边晒了一天的,不值得你给3工分?
章斯尔可不惯着她,对着那个老知青李青青就是一顿“文化输出”,就只见过一次的人,她哪记得这是啷个哦~
她的这个行为直接惹怒了一众老知青,虽然她们也不赞同李青青去找章斯尔麻烦的这个行为,觉得很没脑,但不代表她们愿意知道对方根本没有把她们这群老知青放在眼里,而且毫不留情面。
在她们的认知里,章斯尔没住在知青点,跟新知青的关系也一般,是属于势单力薄好欺负的,越是这种人,就越该抱紧“知青点”这颗大树,但没想到她会那么莽,说得罪就得罪。
按理说知青和知青是一个团体,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知青愿意脱离“知青点”这个团体的庇护,就连那些和当地人结婚的男知青都会时不时的把回知青点当成“回娘家”,逢年过节,大年初二都要带点儿东西回来坐坐,吃顿饭,聊聊天,联络联络感情,就怕在“婆家”那边受了欺负没人帮忙。
因为这件事,章斯尔被“知青点”孤立了,准确的说,是被所有的老知青排挤。她们想用这种方式逼她低头,让她认清一个道理,人都是群居动物,离开团体,啥也不是。
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章斯尔本来就不跟她们玩,所以,她连自己被排挤了都不知道,依旧我行我素,每天都过得很快乐。
曾经有人说,当别人打压排挤你的时候,你就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他们越是打压排挤你,你就越要表现得波澜不惊。
他们打压排挤你,无非就是想激怒你,让你出丑,你越不生气,越不着急,那气急败坏的就会是他们,最后自讨没趣的也会是他们,自然也就没有了打压你的兴趣了。
章斯尔这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