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侦缉队出来,和巴特尔向南门外的客来顺车马大店走去。
这客来顺车马大店,位置在出了南门不到一里地的路西。
地理位置不错,来往驻店的看样子不少,对于队伍上人员来往办事,落脚很方便。
二蛋也没住过几个车马店,但看上去比玫瑰营老杨的店规模大多了。
但比不上在往南走三四里,小榆树湾安家的店大。
进了大门掌柜的迎了出来问道:“客官是住店打尖,还是有别的事?”
“掌柜的你好!我是杜东家的朋友,过来看看!"
掌柜的里外瞅了几眼说道:“请进里面谈,杜东家前响来过(上午),和我交待过你们会来的!”
三个人来到账房,掌柜的让进两人上炕坐,从炉子上提下大铁烧水壶,给两人倒了水。
把旱烟笸箩递到二人跟前说道:杜掌柜的把情况和我说了,大叔能为打日本鬼子的队伍出点力义不容辞,有啥你们尽管吩咐!
大叔您贵姓呀?二蛋问道。
免贵姓杜和杜东家一个姓,但不是一家人,是我命好。
从山西出口外一家人投亲,没找到差点饿死,正在走投无路时,遇上贵人惠如东家。
安排我做事并给我家租了房,派人给送来粮食,才使我一家四口不至于饿死。
正才日子好过了,给儿子娶了媳妇盖了房,这狗日的日本人打来了。
我儿子被拉去桌资山修兵营,也不知怎样了,已走了十来天了。
说完面带忧色,儿行千里母担忧,父亲又何尝不如此呢?
拉去多少人?二蛋问道。
听说集宁县拉走一百多个年轻人,冬季平整好场地,过起年盖。
又听人们说做完营生,就让这些人去蒙古军当兵了,各旗县集中去三四百人了。
前夜里个有桌资山马车来住店,叨唠的(说的)。
行!你的事我记下了,你儿子叫个啥名字?
他叫杜海龙,二十一岁了,大高个。
我回去就处理这事,一两天咱哪边会来人,这里就拜托叔你招呼了。
你放心,这里有叔!
叔你说咱这里养鸽子传递消息行不?要不骑马送信,要是有急事传递慢了,往往会误事的。
哈!哈哈!这回你可找对人了,叔从小就爱养鸽子,为此从小没少挨家里老人的打。
这些年日子好过了,叔又忍不住喜爱那小东西,重操旧业,走出去看看叔养的鸽子。
别说这几十里地,前年回老家带去五只鸽子,都飞回来了。
三个人来到院子里,就见平顶的草房顶上,盖了一溜小鸽子窝,细竹条编的大鸽栏里几只灰色的,白色的鸽子正悠闲的吃着房顶上的谷粒。
二蛋说道:“叔!咱爷们想啥来啥,还真有缘,你可的多养些,咱别处也用着了。”
开春天暖和了,能下好几窝蛋了,到时养在你那,这大的不行了,不论你带到哪里它也是飞回这窝的。
好,明年从小养我那,这下传个消息就快多了,这可是解决了大问题了。
过两天我出去和那几个老鸽友,再要些回来养,来年春天多孵些蛋,不就多了。
二蛋激动的说道:“太谢谢叔了,你真给解决大问题了。”
眼看快到晌午了,杜掌柜要留他俩吃饭。
但二蛋说还有事,两人便离开车马店往回走去。
大中午的天,滴水成冰,路上偶然遇上一两个行人,也都是手操在袖筒里缩着头,行色怱忽的走着。
天空中又飘来雪花,路上的冰还未消融,这天又要下雪了。
还没走到南地道,雪已铺天盖地而来,雪片打在脸上生疼。
两个人忙把毛领拉起,皮帽耳系好,背着风倒退着走一段路,回头看看路在走。
没多远的路,感觉走了好久才回到家。
一进家门见大家都在,杜姐和丽萍忙找来条帚,给两个人往下扫,挂在身上的一厚层雪铠甲。
集宁县当地人中午没几家开火做饭的,一到秋收忙完场面上的活,猫冬就连地主老财家也是两顿饭了。
别以为过去的地主老财家吃的多好,穿的多展活。
如果小说那样写那就太假了,他们除了招待特别希憾的客人,平时都是吃粗糠攒细米。
穿着也是补丁镙补丁,我们村有个老地主,穿惯了补丁衣裳。
六十大寿老婆子背着他,在大儿媳家,娘俩给老头子做了件三面新的棉袄。
在老汉过生时拿出来给他穿,他就是穿不出去,把新棉袄逼着老婆子,给打上许多补丁。
才能舒服的穿着出去了,也凑巧赖小子(土匪)进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