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的去世,郑庄公继位。上位后的郑庄公也是过的颤颤巍巍,因为他有一个被母亲宠爱的弟弟叔段。
郑武公娶妻齐国,名武姜。共生有二子,老大名寤生,即后来的郑庄公,老二名段,即后来的叔段。
不知道母亲宠爱幼子是天生本性,还是真如《春秋》记载的那样,郑庄公之所以取名寤生,是因为出生时难产,让武姜受到了惊吓,所以取名寤生。而叔段的出生十分顺利,也是因为二胎,得到了武姜的更多母爱。难产别说是两千多年的古代,现在也挺吓人的。这也难怪武姜更爱叔段。
在郑庄公还是太子时,武姜就多次劝郑武公废长立幼,但都被郑武公拒绝。长幼之序,嫡庶之分,对于有雄才大略的郑武公来说,心中还是东西南北子丑寅卯的。因为一个国家太子的册立,便注定有一个强劲的党羽产生。少师、少保、少傅都将会力保太子的身份。
但作为郑武公夫人的武姜,也有这自己的团队。所以自郑庄公继位后,便过的小心翼翼。
郑庄公继位后,其母亲武姜就为叔段请封。郑庄公为稳定刚刚继位的郑国局势,将郑桓公寄孥之地京邑,封给叔段作为食邑。对此武姜十分的满意,因为京邑要比郑国的都城新郑大,而且是郑国的发源地。
得到京邑的叔段,也是细心的管理着京邑城。这并不是说叔段贤能,而是因为他有更大的野心。叔段在武姜的宠溺和哥哥郑庄公的放纵下,慢慢开始肆意妄为。不仅私自扩筑京邑,替收国赋。还开始修革铸甲,秣兵历马。
对于叔段的所作所为,郑国各大夫劝谏郑庄公,出兵讨伐以正国威。都被郑庄公拒绝,只说出了“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名言。但郑庄公对弟弟叔段的一举一动,母亲武姜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关注着。毕竟有着在自己没有继位前,就想着自己的野心。
如果现在出兵讨伐胡作非为的叔段,可能会引发郑国内部的动荡,毕竟此时的叔段只是肆意妄为了点,没有实质性的罪恶。所以郑庄公的心中不停的说着忍、忍、忍!
直到公元前722年,也是《春秋》的始记年。管理运营京邑二十年的叔段,并以在新郑城内的武姜为内应,开始了夺权。
但这些都被郑庄公掌握,郑庄公派公子封领军直攻京邑。叔段便大败,自己经营了二十年的京邑,背叛了叔段。叔段逃亡到共地(今河南辉县附近)。此后史称叔段为共叔段。
对于逃亡共地的叔段,郑庄公没有赶尽杀绝,而是任其在外。母亲武姜被幽禁颖城(今河南颖县),并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直白点说至死不见。没多久郑庄公就后悔了,但前面的话有说的太绝,都没有了回旋余地,自己又是一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