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亭知道上党郡已经成了秦国的囊中之物,他心中十分的不甘,而赵国见死不救使他对赵国心生怨恨,因此冯亭便心生一计,以平衡自己心中的不甘,同时报复袖手旁观的赵国。
公元前262年,上党郡守冯亭派使者前往赵国,向赵孝成王进言道“韩国已经无力抵挡秦军对上党郡的进攻,而秦国历来残暴不仁,上党郡的民众不愿意臣服秦国,赵、韩、魏原本就同属一家,上党郡的民众都争相投奔于赵国,我冯亭作为上党郡守,听从民众意愿,愿意携带上党郡归附赵国,还希望赵孝成王能够成全。”
赵孝成王自然愿意接受上党郡的归附,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上党地区,这是多少君主做梦都不能想到的,再者赵孝成王在冯亭派使者来前,刚好做了一个美梦,一个让他收获意外之财的美梦,因此赵孝成王在得到冯亭的请愿后,认为这正是验证了自己的美梦,是上天给自己的恩赐。
赵孝成王虽然十分高兴,但这毕竟是国家大事,因此召集赵国大臣商议此事。赵国的大臣们都为这件事感到高兴,上党郡一直都是赵国觊觎的肥沃之地,如今不费兵卒就能够获得,这是赵国数代君主所梦寐以求的功绩。
而只有平阳君赵豹反对赵国接受上党郡的归附,他的原因也很简单“无故之财必有祸患,秦国为了攻占上党郡,谋划多年出兵无数才切断上党郡和韩国的联系,就是为了以绝上党郡的后路,迫使上党郡臣服于秦国。如今上党郡归附赵国,无疑将秦国的仇恨转嫁给了赵国。”
平阳君赵豹的劝谏并没有让赵孝成王以及赵国大臣们醒悟,赵孝成王等认为如果拒绝上党郡民众的归附,那无疑告诉天下人赵国是不可归附的。因此赵孝成王接受了上党郡守冯亭的归附,并派平原君赵胜去接手上党郡,派大将廉颇带兵驻守长平(今山西晋城市高平市一带)抵御秦军。
赵孝成王得到上党郡后,对冯亭等上党郡的官员进行了大肆封赏,而冯亭则虚假的不愿意接受封赏,他认为自己为三不义之人。为韩国驻守领地,却不能拼死固守,这是一不义。韩君已经投降于秦国,而自己将上党郡交给赵国,这是二不义。出卖了韩国的领土,来换取赵国的封赏,这是三不义。因此冯亭没有接受赵国的封赏。
冯亭没有接受赵国封赏,也许不是因为自己的三不义,他也许也知道接下来赵国将面临什么样的处境,而他这位携城归附赵国的人,怎么还敢接受赵国的封赏呢,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远走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