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时镇这番话,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因为时镇刚才那句话,明明白白的提及了这么几个字——工农出现分裂了!
“先生,是不是言过了?”
马钧一脸疑惑的开口了。
“我偶尔也会去钢铁厂,让工人们帮我改进蒸汽机。跟他们相处的时候,也没见到他们对农民有任何歧视啊!”
“对啊,我在山下的时候,偶尔见到工人跟农民在一起,场面也挺和谐的,完全没有分裂的迹象啊。”祝融也忍不住摇头。
但更多的弟子,保持了沉默。
他们不敢随便质疑时镇。
因为对他们而言,时镇既然说出了这么一番话,就必然有他的道理。
贸然反对,肯定是自讨没趣。
时镇此时也开口了,对刘备表扬道:“我希望每一名书院弟子,都能跟你一样深入基层,共同劳动。并从劳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比一直呆在书院里死读书,可要强多了。”
“同时,轮换下去的工人,可以帮助社队多搞搞垦荒、水利和建设工作。轮换到工厂的农民,也可以多学习一些相应技术,积极投入到生产中去。”
“因为我去过社队,见过张嶷在内的众多农民,并深切感受到了他们的劳动热情。只要不是非常困难的技术,他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刘备非常有底气的回答道。
“你怎么知道,会提高呢?”诸葛亮问道。
“从明天开始,从工厂抽调一部分人,去社队从事农业工作。再从社队抽调一部分人,去工厂从事工业生产。”
对此,时镇似乎早有对策,当即开口。
“我认为先生所言,确实可行。”
但从他脸上的笑容来看,能被时镇当众点名表扬,他心中是非常开心的。
“夫君所言不错!技术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简单学会的。一个熟练工人,又或者是熟练的农民,都需要三到五年,乃至于更长时间的培训、学习。再加上,工厂和社队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秩序和规矩,忽然塞进去一堆陌生人,必然打乱原有的秩序!”
倒是刘备,斟酌片刻之后,深吸一口气的开口了。
似乎这些弟子的反对,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根本没有什么内容可言。
“贸然进行轮换,只会同时降低工厂和社队的效率!”
“再者,人员管理也是一个大问题!农民进厂还好说,工人下队,住谁家里?吃谁的饭?垦哪块地?他们的家属怎么安置?这都是问题!”
一时间,所有人都毛骨悚然、脊背发凉!
他们没想到,时镇为了实现工农结合,竟然提出了轮换制!
“先生谬赞,令备惭愧。”刘备连忙谦虚了一下。
“玄德刚才已经明确说了,已经有很多农民,开始明里暗里的羡慕工人。长期以往,农民必然会想办法往工厂流动,而工厂的工人发现自己是被羡慕的对象之后,面对众多农民也很难再保持平常心,大概率会生出傲慢、高人一等的臭脾气!”
时镇用最凝重的神色,一字一句的说道:“现在已经出现了分裂的苗头,我们必须防微杜渐!”
黄月英也首次开口,力挺丈夫。
“而且,刚才先生也说了,工人进入社队,主要从事建设、水利、开垦的工作,这些工作并不会降低效率。农民进入工厂,才是学习、提高、生产。在粮食能够保障的情况下,牺牲一部分工厂效率,换来工农团结,我认为是完全值得的。更何况,工厂效率未必会降低,甚至还有可能提高。”
面对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共同反对,其他弟子立刻辩驳。
果然,就在马钧、祝融话音落下之后,时镇开口了。
听到这群弟子的反驳,诸葛亮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