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笔费用,和我有关,但是这笔金额很小,是用来制作城市服务中心的展示柜的。在董事长的新方案里,城市服务中心的角色很重要,它不仅承担着货物的中转、批发,还承担着线下的终端展示,可以说,城市服务中心是新方案里,核心中的核心。
董事长吸取了第一次O2O推广失败的教训,当时他跳过总经销,直接发订货账号给一万多家分销商,结果惹恼了总经销们,把事情搞黄了。这一次,在教授的建议下,新方案融合了我的城市总经销思路,建立起新的架构。
这个新的架构是什么样的,弥补了前期的哪些缺点,还有什么地方有漏洞,下一期再说。还是回到费用的话题,继续说这个城市服务中心的展柜。
董事长为了城市服务中心的终端展示,可谓是花尽了心思,他特意招了几个熟练的终端展示设计师,在董事长的亲自指导下,设计出了一套非常高大上的终端展示柜。这套终端展示柜的灵感,来自于美国的仓储式照明超市,那种美国的超市占地面积很大,进去之后两侧都是高高的展示货架,看起来很宏伟霸气,有点像美国大超市麦德龙的感觉,和我们国内那种小而美的照明店铺截然不同。
采用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展示方式,体现出董事长的巨大野心。
展柜设计好之后,就该找人制作了。而这个采购任务,就是我负责的。我找了很多家供应商,从上海到浙江,终于,有一家上海的供应商有能力做。
为了确认这家供应商的能力,这时候还是总经理的教授,就带着我,一同去上海这家供应商考察,到底有没有能力,必须亲眼看见才知道。
经过现场确认,上海这家供应商确实很有能力,厂房里钣金、喷漆、裁剪、贴皮生产线一应俱全,而且还在不断生产之中,供应商的老板也是个挺实在的人,不玩儿虚的。
既然如此,教授作为在场的最高领导,当场拍板,展示柜就给这家公司做吧。首批订货,先按五家城市服务中心的数量来定,双方高高兴兴的签了约,我们付了定金,工厂开始生产了。
可惜,直到最后,我们也就铺出去两三家城市服务中心而已,根本就没有用到五家那么多的数量,就因为这,后面还闹了好大一场风波,这场风波也和我有关,在这里先埋个伏笔,具体情况,后面我会说的。
好了,到现在为止,一切准备都已万全,从资金,到O2O平台技术团队,再到营销团队,甚至终端展示,无一不是争取到了当时的最优解,对于公司而言,这是一场世纪豪赌,因为董事长私人也投入了一笔巨大的资金,才让这一切都能顺利的运转起来。
这是垂直行业O2O平台的又一次尝试。
不过,就在这场最后的豪赌即将开始的时候,我又一次改变了职位,成为了董事长助理。这离我正式任命的市场部经理还没两个月呢,之所以变化这么快,是因为两个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董事长已经很久没有助理了。我刚来公司的时候,董事长助理是个小妹,女性嘛,工作难免不如男性投入,所以董事长一直对这个小妹不太满意,后来,换了一个男性的助理。
这个男性的助理挺优秀的,工作很投入,他一直做到矮个子销售总监离开。在矮个子销售总监离开之后,这位董事长助理也离开了。这个助理还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他可能也意识到了公司的一些问题,董事长这么能折腾,把这么厉害的销售总监都折腾走了,估计没什么前途,所以这个助理也就跟着走了。
从那之后,董事长就一直没有助理。因为那段时间他处于一个低潮期,销售的事情他就完全扔给我,也不跟我多沟通,也不给我提要求,就整天和教授在一起规划新方案,或者设计新产品,从早搞到晚。在隐秘的环境里做这些工作,不太需要助理。
而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新的方案经过几个月的仔细规划,即将落地执行,这时候,董事长就又需要一位助理了。他找来找去,觉得还是我最适合。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的情况比较紧张了,不适合再从外面招聘,而且董事长脾气不好,喜欢骂人,经过将近两年的磨合,董事长觉得还是我比较适合他,因为随便他怎么骂我,我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我比较耐操。
然而神奇的是,自从我做了董事长助理之后,董事长又不怎么骂我了,做什么事情,他还都喜欢把我带上,我成了董事长形影不离的跟屁虫。
初次之外,还有另一个关键的原因。新来的那位销售总监,到岗之后一个多月,就从外资照明企业的市场部又挖来一个人,是位外企的资深市场部经理,一位比较年轻的女士。这位市场部经理和新销售总监配合了很多年,按他们的说法,是很好的搭档。
这时候,董事长还要依赖这位新任销售总监做落地推广呢,自然对他言听计从,既然他要任命新的市场部经理,那我自然就要让位了。
综合以上两个原因,我就再次转变职位,成了董事长助理了。
说实话,这个新岗位其实挺好的,比做销售总监的时候爽多了,一点销售压力都没有,还都是些事务性工作。我在董事长助理的岗位上整整做了两年多,比做市场部经理的时间还长。到后来,公司的情况越来越不好,我这个董事长助理,又开始兼任人力资源总监,兼任法务,甚至,还兼任董事长的私人助理,帮董事长处理很多个人私事。
这个董事长助理期间的事情,还是放到后面说吧,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时间到了2016年,经过几个月缜密的规划和准备,董事长新的O2O平台又一次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落地推广工作。
可惜,他这几个月的规划,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说的好。
表面上看,规划的极其完善,技术团队也支持的非常给力,能想到的似乎都想到了。
可是在我看来,还有一些最基本的逻辑有问题,董事长自始至终都没能看见,导致他这最后一场轰轰烈烈的O2O平台推广,雷声大,雨点小。
这些基本的逻辑,还和流量无关,也就是说,哪怕这次推广能解决流量的问题,因为一些模式设计的硬伤,也是走不远的。
更何况,2016年,抖音横空出世了。
现在用2023年的眼光来看,在抖音出世之后,还有什么人敢提垂直行业的O2O?在没有流量的前提下,没人敢再提O2O平台了,O2O平台,成了几家流量大户之间的竞争,和我们这些小鱼小虾企业压根就没关系嘛。
下一期,就解释一下,为什么董事长的O2O平台逻辑不通吧,说完就再也不会提这件事了。
我自己都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