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北看来,歌曲和歌手太多也并不全是优点。
很多歌曲太过于简单和随意。
比如霍峰的《大花轿》,本来是一首极具特色的歌曲,由于多种因素限制,霍峰只能在极短时间内简单一唱了事。
再比如,还有些歌手和歌曲组合搭配有问题。
歌手不能独自唱自己的代表作,每一首歌都要加其他歌手进去。
最神奇的是高奉,他和江掏一起合唱了江掏的代表作《愚公移山》。
他自己的代表作《大中国》却由刘天王、毛凝和张心折三位大咖演唱。
高奉和《大中国》的“错位”,大概是这台春晚最诟病的地方。
高奉不爽,刘天王更不爽,以他的咖位居然不能唱自己的歌?
还要和其他人合唱,这在江北来看,简直无法想象。
但....瑕不掩瑜。
孟欣心气高,江北更多的是点赞和支持。
“范小旋和解东合唱的《健康歌》,节奏轻松,快速传唱,肯定会带动国人一起‘屁股扭扭’。”
“唱着《万水千山总是情》的香港演员周还美,虽是惊鸿一瞥,却也惊艳了时光。”
“刘天王合唱的《大中国》,代表着三地同胞,唱出了亿万国人对祖国深沉的爱。”
“来自宝岛的歌手范与闻一首《我爱你中国》唱出了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这首《走进新时代》更是唱得人心振奋......”
江北好话一句接一句。
夸得孟欣喜不自胜。
“舞台绚丽,好歌多,好歌手多,连刘天王都合唱了。”
“这样的春晚,我愿称为历史之最!”
“孟导,您放心吧,这波稳赢。”
江北好话说了一箩筐。
其实孟欣心中也颇为得意。
“现在节目还没播出,一切都是未知数。”
面对江北的夸赞,她不好沾沾自得:“希望有个好结果吧。”
“歌曲方面我是放心的,就怕语言类节目拖后腿。”
孟欣有此顾虑,也不是空穴来风。
众所周知,语言节目现场效果不是很好把控。
98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数量上并不少,但质量上难说精彩,其中能谈得上相当不错的只有两个。
牛群,冯巩的《坐享其成》。
彩排完,江北发现现场效果很好。
但究其立意和《有话坐着说》相似。
依靠频繁转折和打脸取悦观众,只能说他们俩在红火十年之后有些创意枯竭了。江北记得,春晚之后,马季会对他们俩这段相声提出一些批评,包括拉着洋车上台这个做法,不周全。
赵奔山、范危和高修敏三角组合的春晚首秀,应该属于赵奔山系列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立意高,结构好,虽然不像“忽悠三部曲”那样逗笑,但整体艺术水准却在其之上。
赵莉蓉,巩韩林组合,黄轰,宋单单组合,明显有些乏力之感。
尤其,赵莉榕老师身体不好,年事已高,已经很难再应付春晚的高强度高压力排练。
即便如此,作为正当红的小品搭档,赵莉榕和巩韩林依然是绝对的口碑保证。
《如此包装》和《打工奇遇》中的经典台词,无论谁都能随口来上两句。
98年春晚,两人在《功夫令》里练起了中国功夫。
赵莉榕老师虽已是花甲之年,却是唱跳俱佳的“实力爱豆”。
一边拉“儿子”巩韩林深情献唱:“我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一边又操练起中国功夫:“站似一棵松,卧似一张弓”。
一招一式都耍得十分精神。
真是厉害了我的“麻辣鸡丝”!
何老师也在央视春晚露过脸。
现在他还是“毛毛虫”,和“金龟子”一起向全国小朋友拜年~
《武林外传》还没播,但“邢捕头”老范的“我滴个亲娘嘞”却在春晚响起。
熟悉的台词,直接把江北逗笑了。
小品《一张邮票》应景地融入了有关于海峡两岸交流的故事。
黑妹泪流满面讲述:“爷爷总是说,这通邮、通商与通航啊,能早一天就别晚一天,别等到什么都通了,我们的气却不通了。”
原来,催泪小品....从九八年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