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蔡名组合,干脆去唱歌了,这也是98年春晚好歌盛宴大背景下的无奈之选。
江北突然提醒孟欣:“孟导,我觉得,一定要控制节奏。语言节目最容易超时了。”
孟欣点点头:“嗯,我会的,节目组也有预案。”
“如果真超时了,就拿下或者缩短某个节目。”
“......”
江北突然想起,印象中,98年春晚还真有两个被拿下和影响的倒霉蛋节目。
师剩杰的相声《同桌的你》,完整说下来要16分30秒左右。
他们的演出顺序是在零点钟声敲响前倒数第七个。
好像演出当天,由于前面的节目超时严重,正常走下去肯定需要临时取消一个节目。
这对于任何一个演员来说都非常残酷。
在这种情况下,导演组盯上了师剩节。
导演组的想法很简单:“相声毕竟是语言类节目,不像歌曲那样紧凑,可以适当压缩时间。”
师剩杰问:“需要压缩多少时间?我还能演多长时间?”
导演组给出的答案是6分20秒。
也就是说师剩杰要将16分30秒的相声摘掉10分钟,还不能让观众发觉。
这个不仅难度大,而且对他来说明显不公平。
但师剩杰还是答应了。
就这么说了一小段相声。
在导演组数秒的倒计时中,完成了最后包袱底,难能可贵。
这样的牺牲,对师剩杰来说是很大的,很多观众甚至都想不起来他居然还有个春晚节目。
但救场如救火,这是做艺人的职业道德。
师剩杰的牺牲是被动的,但毕竟还有的商量。
最后一次上春晚的陈小二,朱氏毛面对的问题则毫无办法。
《王爷与邮差》是陈小二在91年就看好的剧本。
其原创来自于严肃的作品《万国运动会》。
但陈小二一直对改编不太满意,导致这个本子一改再改,最后拖了六七年才上春晚。
实事求是的讲,江北认为《王爷与邮差》比起陈小二,朱氏毛过往作品来说,存在一个问题:脱离生活,观众难以和小品产生共鸣。
这也是陈小二希望创新和突破的结果。
他总是不愿意呆在舒适区。
所以九十年代搞了很多小品创新,如《赶场》那样的户外小品。
他还喜欢玩高科技,搞视频互动和互联网,这种创新和突破自己的精神值得赞赏。
而在创作《王爷与邮差》时,陈小二结合央视一号演播大厅的情况做了一些改动。
围着演播厅跑步的桥段就是为这届春晚量身定做的。
他还提出了一些高科技手段来辅助表演,可惜没有得到央视方面的认可。
也许是在某些方面的沟通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后导致《王爷与邮差》这个小品在演出时出了一堆状况。
让人不得不怀疑陈小二,朱氏毛是不是被“坑”了。
朱氏毛在表演中出现了话筒失灵。
从效果看,朱氏毛的声音在小品后半段变小了,但实际上他是在大喊大叫。
因为他的话筒没有声音,他只能靠加大音量去“蹭”陈小二的话筒用。
这就导致他的表演有些失真。
现场关键时刻,音效也突然消失。
一个是陈小二奔跑前的发令枪响,一个是他夺得冠军后全场欢呼的效果声。
这两个设计好的环节在彩排时是没问题的。
偏偏在直播时出了状况,这不能不引起陈小二,朱氏毛的不满。
所以,他们俩在随后一年和央视对簿公堂也说明了一件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目前,这两个问题还没发生。
江北当然不会直接说出来。
只能提前预警,希望孟欣重视。
“孟导,演播厅采用的是新设备,我认为很有必要多做几次检查和测试。”
“免得,最后一天出现故障。”
孟欣点点头:“嗯,我会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