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邀你参加诗词大会,你说身体不舒服不参会,谁知你却甘做洛寒一名执笔仆从。
这让我赵家的脸面往哪里放。
他一直没有加入声讨洛寒的大军中,是因为他清楚洛寒在诗词上造诣不浅,他曾在郡王府吃过瘪。
听到洛寒说献丑,他就清楚今天至少有一半人会闭口。
洛寒双手背后,仰头四十五度凝视虚空。
他在装逼,也在挑选名作。
要知道在众多诗词中选择一首经典,也是大难事。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咦?
许多人眼睛一亮,感受到诗中不凡的气势。
“九州”、“风雷”、“万马”这些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词,让人眼前凸显出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
绝妙的开头。
若是结尾继续保持这种水准,确实是一首好诗。
洛寒的声音突然变得激昂,引吭高歌,结尾两句脱口而出。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现场一片死寂,每个人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好诗!
尤其最后两句简直是点睛之笔。
独辟奇境,别开生面,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呼唤变革,呼唤未来······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
好些人神色黯然,他们清楚在诗词上也被洛寒甩在身后,不甘失败却有无奈。
“好诗!”
“传世佳作!”
“寓意深刻,意境奇特,是绝妙的好诗!”
“······”
洛寒的亲友团率先鼓掌,少顷,掌声连绵。
李清照眸子中光波流转,异彩飞扬,她就知道洛寒有惊人之作,果然如此。
不用说这是一首流传百世的名篇。
苏轼不由侧目,凝视着洛寒。
这个年轻的道士被称为活神仙,本来声名大噪,却由于在青州杀官员而褒贬不一。
百姓维护他,士大夫则在损他。
从诗中表现出的赤诚之心看来,他的心境和格局是那些官僚无法比拟的。
“青州之事已盖棺定论,却还有人跳出来替那些人叫屈。我真就纳闷了,是什么样的豕脑子,才能说出这样的言论?你们去街上听听那些受害者的心声,就不会如此维护那些人了。因为他们根本不算人!”
洛寒不想就这样放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