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你们心里想的是啥,死的和受罪的都是百姓,他们的命低贱,士大夫的命金贵,应该区别对待。不知你们有没有意识到,在场大多数人三代前也是百姓,通过各种方式才进入士大夫行列,谁知你们吃饱了肚子就忘了根······若是你们先人知道不肖子孙的作为,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揍你······”
洛寒不依不饶。
要喷就喷个痛快,喷到他们永远闭嘴。
“尔等食君之禄,却不做忠君之事,心中藏污纳垢。圣贤道理都是说给别人听,自己却从来不按圣贤道理做事,果真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曾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圣贤教导官员别把百姓不当回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有一天大厦倾,尔等便是罪魁祸首!”
“······头顶青天,脚踩大地,我敢说青州之行并无半点私心,揣着的是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心。无私就心正,心正则无畏,无畏则无惧,所以这些引起民怨的官场败类,我一个都没有留下,全部送他们去地狱忏悔······”
“我之赤心,全在这首《石灰吟》中······李小娘子,麻烦你再次代笔······”
洛寒长出一口气,缓缓道:“千锤万凿出深山。”
开采石灰石矿确实很不容易,得需要好多劳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采掘。
用千锤万凿来形容这个场面确实形象,却也显得平淡,有些人心中暗称不过尔尔。
“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是烧制熟石灰的一个工序,就是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得生石灰。
可加上“若等闲”三字,却让人感到说的不是石灰本身,而是仁人志士面临严峻时的一种从容心境。
视之若等闲。
嗯,有些味道了。
现场静悄悄,谁都期待洛寒说出下一句。
“粉骨碎身浑不怕。”
咦?
这句描述的也是熟石灰制造工序,就是块状生石灰上泼水,变成粉末状熟石灰的过程。
“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这个变化,而“浑不怕”三字又使人联想到不怕牺牲的精神。
这诗托物言志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但下一句必须有点睛之笔,否则也会沦为平庸。
谁都竖起耳朵静听。
“要留清白在人间。”
洛寒高亢吟诵,直抒情怀。
那些人像是被掐住脖子,脸上火辣辣一片,表情全是不可置信。
天呐,这两首诗都是传世之作。
现在谁还敢说洛寒肚子里没货,估计会被喷成条死狗。
现场燃了。
“千古名句,千古名句啊!”
“风格豪迈,气势坦荡,铿锵有力,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以物比人,把物的特点和人的性格熔铸成一体······”
“言在物,而意在人,不言人而人在其中,似呼之即出······”
“洛真人是当世李太白······”
“······”
好诗冲淡了他们对洛寒的偏见,称赞声标志着他们彻底服了。
洛寒不主张附庸风雅,却不代表他不会诗词。
他才是真才子。
李清照沉浸在诗句当中,盯着诗句喃喃自语,一时竟痴了。
《石灰吟》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洛寒高洁的志向。
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感染力极强。
尤其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容易感染和激励别人。
洛先生大才,李清照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