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很快便来到施家,远远地就望见院门大开,施千山夫妻满面笑容地在门口对围着的邻居们拱手道谢。王大王二正向一帮小孩子发糖散钱。
一个眼尖的大声道:“施大人回来了!”
施千山两口儿便迎上前来,先对县尉拱手作礼,又拉过施禹水上下打量,不住地说:“祖先保佑,禹儿你真是光宗耀祖了。”
邻居们也纷纷簇拥过来七嘴八舌:
“施大人回来了。”
“施大人做了什么官了?”
“施大人家的学堂又该多很多人了。”
“施大人家门口该设台阶了吧?”
县尉虎起脸喝斥:“都围着做什么?没见施大人一路劳累了吗?还不快让开,让施大人回家歇歇?”
施禹水拱手行个团礼:“有劳众位高邻了,改日请高邻们吃酒。”邻居们这才慢慢散了。
县尉便道:“既然大人到家了,下官还要回县衙向县令大人交差,这就告辞了。”
施禹水又拱手道:“大人请回,恕下官不能远送了。”
眼看县尉领着兵士们走了,王大王二又哄走了小孩子们,施禹水才向施千山介绍了钱客商:“叔祖,这是钱兄弟,孙儿便是坐他雇的船一路回来的。孙儿还有事跟他说,请他到家里歇歇脚。”
施千山也对钱客商拱拱手,一行人来到前院正堂落座,施禹水先请叔祖夫妻后院歇着,又叫王大看着安排客房,钱客商道:“今日便是上路也赶不了多远,小的先谢过大人想着。大人有什么吩咐只管说。”
施禹水一想在家的时间不多,解决一事是一事,就开口道:“我听你的意思原先跟这县里的史书珠宝铺也有玉石来往?”
钱客商道:“正是,当初京里史家分家小的也听说了,史三官人离开京城来到这里落脚之后,仍叫小的给他送原石。只是一年多前史大掌柜的说县里生意不好做,要搬去南方,叫小的不用往这里送石头了。”
施禹水又问:“那史大掌柜没叫你往南方送?”
钱客商挠挠头:“史大掌柜的倒是说了可能会是去杭州,叫小人给他送石头过去。只是小的从来没去过,不敢走。”
施禹水问道:“大约月末时我将南下赴任,你也见了我雇的那船,你要不要搭一次我的便船到杭州去?我听张家父子的意思是要走京杭大运河,要在杭州修整,提前几日出发的话正好可以在杭州多留几天。”
钱客商迟疑了一阵子:“真的不会耽误大人的事情吗?”
施禹水笑道:“无妨无妨,我与史大掌柜的算是远亲,顺路拜访一次也好。”
钱客商这才放心地答应下来:“多谢大人厚意。不瞒大人,京中虽然是贵人云集之地,小人家的玉石却渐渐不好卖了。江南之地历来多富豪,小人也早想再找个江南的买家,只是小人胆小不敢跑生路。如今跟着大人走这一遭,以后便好办了。”
施禹水笑道:“既然定了,你便带你的伙计歇着去吧。明日便出发回家,只要记得二十五六准时带着玉石来到我家就好。”
钱客商再三谢过,才跟着王大出了门去客房了。
施禹水便回到自己房间看淑娘。
只见淑娘端坐床边,床前三个女人围了半圈坐着,分别是春花、王大的媳妇张氏、王二的媳妇孙氏。
春花正说得热闹:“大娘子放心,我都办的妥妥当当的。”
施禹水忍不住笑道:“你办了什么大事?”
春花霍地哑了,转身道:“大官人回来了。”
张氏跟孙氏见了施禹水便起身行了礼告退了,春花在施家已经有六七年了,早就不怕施禹水,不过她看看淑娘,抿嘴一笑,转身跑了出去:“大娘子,我走了。”
淑娘看着春花的背影摇摇头笑道:“还是一副孩子样,刚才还说自己长大了会办事了呢。”
施禹水坐在淑娘身边先问她累不累,然后才问春花办了什么事。
淑娘便说道:“原来去年我跟着郎君上京不久,我娘家嫂嫂就诊出了两个月身孕,算起来现在快有九个月了,说不得咱们南下之前还能见到侄儿出生呢。”
施禹水笑着问道:“这跟春花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