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密西西比公司成立,获得密西西比河流域法国贸易特许权、加拿大皮货贸易垄断权,公司每股售价500里弗尔,可以用国债购买(国债实际价格不足面值三分之二)。
1718年12月,通用银行被国有化,更名为皇家银行(BanqueRoyale),约翰·劳为行长。
1719年,约翰·劳买下了法国皇家造币厂,皇家银行纸币成为法国法定货币。同年,密西西比公司和原印度公司合并成为“新印度公司”(CompagniedesIndes),垄断了法国所有欧洲以外的海外贸易。
这个公司的控股者,是约翰·劳,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
印度公司发行5万股股票,每股面值500里弗尔,仍旧可以用国债购买。约翰·劳承诺,每股一年可以获得200里弗尔分红,加上计算股票升值预期,这绝对是一笔价值不菲的投资!
提醒一下,约翰·劳的股票可是相当于国家信誉!
为了买到印度公司股票,达官贵人围住了约翰·劳的家,为了等候约翰·劳许多人开始在他家附近租房,据说,约翰·劳家附近的房租都因此上涨了10倍。
各种消息不胫而走。
有人说,约翰·劳家附近的一个鞋匠每天为前来购买股票的人提供纸笔,每天能赚200里弗尔;
有人说,一个驼子把后背出租给投机者当书桌,也收益不菲;
甚至有人说,摄政王找不到人陪伴自己的公主,因为贵妇人都跑到约翰·劳家来买股票了……
实际情况是,印度公司开盘价格从不足1000里弗尔一路飙升到超过里弗尔,看情况,还会继续飙升……
法国,疯狂了!
约翰·劳的金融传奇2:密西西比泡沫
每当看到这段历史,我都惊讶于约翰·劳的金融天分。作为一个经济学人,我羡慕他的成就和经历:不但是当代经济学先知,在学术上开山立派,而且,得到了实践自己学术思想的机会。其实,约翰·劳设计的金融体系并没有过多错误。如果非要说错,他确实不应该选择股票作为回购手段,更不应该炒作密西西比泡沫。
暴富的人们开始挥霍金钱,平时遥不可及的珠宝已经成为大路货,唯有印度公司的股票,千金难求。大家都知道,拿到了印度公司股票,就等于获得了印钞机。即使对普通人,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新时代:一年内工匠的工资翻了4倍,失业消失了,新的住房拔地而起--每一个人都将变成富人……
股票不断升值,也给了约翰·劳充分的资金来源和信心。
在约翰·劳主导下,印度公司在1719年9~12月增发30万股,每股面值5000里弗尔,资金用途是偿还30亿里弗尔法国国债。募股的原因,是印度公司在密西西比购买了很多土地,那里有着丰富的金矿资源,获得募股资金后,印度公司的收益将成倍上升。
以上内容,纯属虚构。